第23部分 (第1/4页)

蚁现胁浚�ざ任��⒌囊话耄怀ぬ跣偷姆尚屑装宄�170米,宽32。6米。二台升降机在甲板中部,有6个直升机的起降点。甲板下面是巨大的机库,可停放12架直升机。其舰内设有很大的居住舱室,可用于载运相当一个营的总共约48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及其携带的武器装备和补给品。而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简易住舱,还可将载运的陆战队人员扩大到800名左右。海军定员250人,空军的定员206人。最高航速20节,在以15节航速行驶时,续航力可达8000海里。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总参得到了它的全套图纸,并得到它的一名设计师的秘密帮助。海军委托专家评审研究后,决定基本上按这套图纸,稍作适应性修改,主要的问题是“海洋”号原来是独立组队执行任务的,航速设计仅为20节,无法伴随主体航母。为了整体不作大的变动,修改设计为柴-电推进,我们还不能生产那么多的舰用核反应堆,但为今后安装核电机组留有余地。为此取消了居住舱,分散配置了4台柴油发电机组,单台输出功率1万千瓦;1台2。5万千瓦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二台功率各10000千瓦、20000千瓦的直流低速大扭矩电机串列在一根推进轴,双轴上共有4台电机,单台电机推进时,巡航速度提高到21节,双机推进时最高航速可超过28节。完全可以跟上主体航母的速度。采用了英国“海洋”号同样的思路,很多部件采用民用标准,不但降低了成本,还可加快了建造速度。

这样的一个航母集群的战斗力虽然还低于美军的大型航母集群,但是完全超过了印度的航母集群。海军要求建造2个航母集群,一方面可以降低单体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抗衡印军的2个航母集群,必要时也可与美军的大型航母集群一决高下。投资总概算为530亿元。由于技术先进可行,战斗力能满足战略要求,人代会很快批准了建造计划。

首制核动力中型航母交由大连造船厂建造,作为海军乃至全军的头号重点工程,克服了一系列的技术和资金的困难,主体航母终于在2003年中下水,开始设备安装,2005年中开始试航,被军委命名为“安徽”号。直至2006年初才开始舰载机的着舰试航,不少舰载机飞行员已经在陆地上“旱练”了多少年了。有人以为舰载机可以先在湖泊上建造的模拟甲板上训练,再上舰就很容易了,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使浮台以33节的速度顶风移动,那些模拟训练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张劲风上校第一个驾机着降成功后,这个刚强的男子汉激动得流下了热泪。真是男儿有泪不轻谈,只因眼见强国时。

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直升机航母的下水和设备安装都要比“安徽”号早一些,军委将它命名为“吉林”号。直升机在舰上的起降相对也容易些,因为这些尖子飞行员都有在驱逐舰上起降的经验。困难的是这么多的娇贵而复杂的直升机集中在一艘母舰上,舰上又装满了各种燃油,确实是极为危险的事。还要对直升机上的复杂的反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呢。

我国引进4艘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同时购买了8艘的制造许可,自己制造的第3、第4艘在俄国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改造设计,将机库的位置改为并排设置四联装C-803II,四联装SS-N-22A“白蛉”舰对舰导弹发射器各一座。等于把原定安装在航母上的反舰导弹移到了驱逐舰上。同样的旅沪级导弹驱逐舰和江卫级导弹护卫舰也都重新设计,去除了机库加装了反潜和防空导弹。不过直升机的起降装置全都保留,可为直升机加注燃油、简单的维修和补充弹药。

到2006年初开始了编队的演练,这是带有超前性质的,因为我们必须尽快地让航母集群投入现役。并于2005年中开始了第2个航母集群的建造,我们的海军向兰水海军跨进了一大步。

注1:海南级舰队反潜巡逻艇,该型是满载排水量四百九十吨,最高航速二十八节,最大航程三千三百多公里的舰队反潜护卫艇,配备有双联装鹰击八号导弹发射器一座,五十七毫米舰炮一门,双管三十毫米全自动舰炮两门,五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四座,以及深水炸弹投放系统。舰上还装有平面搜索雷达、射控雷达,以及法国汤姆生公司生产的可变深度主动式中频声纳系统。鹰击八号导弹发射器还能发射携带鱼雷的CY…1长缨一号反潜导弹,在潜艇探测、反潜作战和对空防御等方面有相当的实力。

更上一层楼

王刚主持军委工作以来,极为关注这支海上铁拳的进展。在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中给予很大的关注,引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