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 (第1/4页)

�耸翘匾庋≡窳苏庖蛔罴咽被�⑵鸸セ鞯模�蹦昝拦�乃蛊章扯魉菇��谥型镜汉U街校�褪茄≡窳俗罴咽被��毡玖�辖⒍右灾旅�拇蚧鳎�聪铝撕侥复笳降囊桓龇独�2文背そ艏鼻肭蠊拍商嘏汕裁赘瘢�29来增援,不过米格机要从500公里开外赶来至少也要25-30分钟啊!

这时费南兹才发现他的集群的位置非常不妙,前一阵为了抄近路把航母群逼近到了距爪哇岛180公里的距离。巽他海峡南口的地形十分复杂,峡口中央是赫赫有名的喀拉喀托火山,周围密布礁石;东边是珊瑚礁环绕的帕奈坦岛,绕过爪哇岛西南角的岬角再转向东边,是一串贴近爪哇岛的小岛――德利岛和延吉尔群岛。雷达采用抑制海岸回波方式工作时很难探测到贴近这些岛礁飞行的敌机,即使“海王”在空中对北方也只有不到150公里的预警距离。他立即命令集群全速向南方疾进。可惜已经太晚了。

海王被击落的5分钟后,航母群还没有完成转向,费南兹看到电子海图上在维特兰特号以北30公里处的“拉吉斯”号导弹护卫舰闪起了红光,它的雷达已经探测到北方50公里处的超低空有不明数量的敌机。参谋长的脸都吓白了,自己舰上的海鹞无法升空,仅靠天上的4架海鹞哪里能够抵御敌机空中的导弹饱和攻击啊。费南兹只得命令护卫潜艇群的2架海鹞也过来,留1架在航母的上空,其余3架从高空压下去,先解燃眉之急;最后的1架海王预警机紧急升空担负预警;并急报古纳特的司令部。

却说我军的攻击机群。罗国海和霍灵宝的第一支利剑――Q-6机群出击了,它们在歼-17A攻击海王的时候已经在德利岛和延吉尔群岛的南侧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并抵近到距维特兰特号150公里处。空中的雷达波消逝后,它们立即在贴近海面20-30米的超低空全速向南推进。电动螺旋桨只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可是在机身后掀起了数米高的浪滔,迎面,在夜色映衬下黑沉沉的大海呈圆弧形,风驰电掣般地扑过来,飞溅的海水已打上了座舱罩。此时所有的高度仪都已失去了作用,飞行员稍有闪失便会葬身海底,要在夜空中保持如此的高度全凭飞行员千锤百炼的真功夫。战舰的雷达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对此类超低空飞机的探测距离大幅度降低,当年英阿马岛海战那艘被击沉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号称拥有探空距离400公里的远程预警雷达,可是却未能探测到40公里开外的阿根廷空军的“超级军旗”攻击机,被它发射的“飞鱼”导弹击中。

机群以全速飞行了不到4分钟,就接近到“拉吉斯”70公里处,2架相距20公里的Q-6拉起了机头跃升到150米低空,各自发射了2枚鹰击804超音速反舰导弹,然后立即回到超低空。C804的最大射程为150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当然命中率更高了,它们是从高空的歼侦-17A接收敌舰信息的,Q-6就不必打开机载雷达了。印军的雷达手未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信号,直到机群逼近到50公里处才探测到Q-6群,不过要跟踪锁定还需到40公里处。可惜“拉吉斯”上的远程防空导弹没有机会发射了,刚探测到有敌机,它的火控雷达就发现了5公里外的反舰导弹。护卫舰上顿时响彻了凄厉的警报声,可惜这款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的防空系统根本无能同时对付4枚在各个方向作蛇形机动的超音速导弹,勉为其难地拦截了2枚,其中1枚还是近距离爆炸损伤了甲板上的雷达天线。身中2枚C804B的拉吉斯被撕成了2截,迅即沉入了印度洋。

靠南30公里在集群东面压阵的卡辛III级导弹驱逐舰和在西边开路的德里级导弹驱逐舰只不过晚了2分多钟也各遭到4枚C804的交叉攻击,它的防空系统成绩略好一些,拦截了2枚半。可是另1枚半也摧毁了它的上层建筑,让它们失去了战斗力,舰上的官兵全力投入了损害控制的搏斗。由此也可以看出“白蛉”重型超音速导弹的威力,一般的的20-25毫米的近防炮弹,只要不是在1千米以远直接命中,仅以破片击中它,导弹仍能靠惯性冲击很长的距离,其战斗部的爆炸仍能对敌舰的上层建筑造成重大伤害。

维特兰特号上的官兵在死亡威胁的督促下全都投入了疯狂的努力,最主要的是想把4架海鹞送上天。可惜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当海鹞还在加注燃料时,3枚原装进口的“白蛉”从3个方向光临了,它们接近到2千米时如同突然昂起的眼镜蛇,猛然升空到5百米高度再向航母俯冲。这艘航母的主要武器是战机和直升机,防空系统相对更弱,那些干扰设备和8座130毫米“海蚊”诱饵发射装置,加上4座双联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