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拉德准将和外交国务秘书拉尔·考尔压阵。从欧洲刚赶回来的索拉雅总理板着脸指示他们,一是要谴责中国的卑劣行径,二是要鼓舞士气,然后匆忙赶去参加内阁紧急会议。

面对怒气冲天的大批记者,里迪克尔博士强自镇静。首先报告了印巴战线的战况,说是印军发起的新一轮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克什米尔的战线平均推进了5公里多。还介绍了一系列的战果。

然后语调一转,愤慨地说道:“在印中边界,由于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我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但现在已经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这次中国的空军深入我国境内达300公里。我们已经要求安理会紧急讨论中国的严重的侵略行为。下面请大家提问。”

印报托的记者首先发问:“请问塔姆拉德准将,中国人公布的战报是准确的吗?”

准将知道在大事上是不可能隐瞒的,马上以十分沉痛的表情说道:“中国在我们全力与巴基斯坦解决冲突之际,卑鄙地在今天凌晨向我军发动了偷袭。不幸的是我军确实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一线的5架预警机被毁;第八整编山地师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达尼里尔准将为了避免更大的无谓的牺牲,已率余部放弃了抵抗。至于战机和直升机的损失数字,我暂时还不能确定。”

印度时报的记者质问道:“我们的预警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政府为什么会重犯1962年的错误?”

拉尔·考尔国务秘书心知肚明是他们的判断失误,却装作十分委屈地说:“先生们,政府对中国的侵略是作了充分准备的,在前线部署了大批的精锐守卫部队,建立了纵深的防御系统。但是我们不是神,无法准确地知道中国何时会发动偷袭。塔姆拉德准将可以为你们作军事方面的分析。”把一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准将。

准将只好接了下来:“侵略者总是采用偷袭的手法,以取得初战的胜利。在历史上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希特勒偷袭苏俄,一开始都大获全胜。可是他们最终还是以彻底的失败收场。中国的失败将会更惨。我可以给大家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中国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积累,在前线贮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以巨大的强度发动偷袭,使我们遭受了初期的重大损失,这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接下来他们怎么支持长期的战争呢?任何一本军事著作都告诉我们,在激烈的战争期间,每个士兵每天的物资消耗接近200公斤,我军在边界现有16万,而且将不断增加。中国是进攻的一方,至少要20万以上,那么每天的消耗就是4万吨!至迟6月下旬西藏地区即将进入雨季,那儿的公路系统能承受吗?一架苏-27类型的重型战机一次出击要消耗13吨多的燃油,中国的歼-10类型的轻型战机也要消耗近6吨的燃油。如果以1比1的比例,一天出击300架次,燃油的消耗接近3000吨。至于直升机的燃油消耗更是惊人。大多数军事战略分析认为,1962年中国的主动撤军,就是为了在冬季大雪封路前,避免失败的悲惨下场。我们军方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场中国挑起的战争打下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准将越说越有劲,似乎胜利已经就在眼前。

新德里国防部作战厅

在政府发言人与记者进行“防御作战”的同时,在国防部的作战厅正在紧急商讨怎么同时战胜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作战方略。

与三天前相比,形势大变。索拉雅总理坐在主席的位置主持会议,右手边是国防部长梅达尔那、陆军参谋长达维尔多上将,西部前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负责后勤的德拉尔多中将、东北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北部战区司令官帕利德斯中将、情报局长拉尔。辛格、空军参谋长拉迈蒂上将、海军参谋长萨赖达斯上将。总理的左手边坐着外长卡辛达、财政部长凯林克和国务秘书。印度似乎也信奉“文左武右”的排列模式。

总理气愤地责问道:“三天前,你们告诉我中国人不会出兵。怎么会遭受这么重大的损失?”全场沉默,国防部长梅达尔那面有愧色。

索尼雅只好叹了口气:“当然你们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中国人的事确实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出来。先汇报一下军事形势吧。”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西部前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不像三天前那么神气了,他以刻板的语调汇报道:“我们精心策划的‘阳光行动计划‘‘受到了中国军队的严重干扰,战机被迫提前45分钟起飞,而且中国的飞行员肯定从上空看到了我军战机的出击情况,把情报通知了巴军。中国空军在关键时刻摧毁了西线的全部预警机,导致攻击机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