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北指挥部在东汤池成立 杜金山 李明胜1938年3 月中旬,新四军四支队的七、八、九团和手枪团在金寨会合后,由支队司令高敬亭率领进入舒城、庐江、桐城、无为地区。为了统一领导江北之部队,于1939年5 月5 日以张云逸同志为首,在庐江西乡40华里之东汤池正式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副指挥徐海东、罗炳辉,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副主任张劲夫。指挥部和政治部分别住在八字门和屯井虞家。

当时江北指挥部所属的新四军四支队分别驻扎在舒城的东江冲、西江冲和汤池大小马槽等地,所有驻军纪律严明,军民关系非常密切。同时还成立了服务队(宣传或文工队),化装宣传,张贴标语,内容是号召民众团结起来,站在一条战线上,打倒日本鬼子。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对抗日斗争情绪高涨,纷纷要求参军,仅在东汤池参军即达600 多人。江北指挥部成立后,除整编四支队外,以周骏鸣领导的八团为基础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罗炳辉任支队长。

1939年冬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奉中央指示向东伸延。叶挺军长渡江至皖北,于1940年5 月初在东汤池月形地,召开千余军民联合大会,号召加强团结,反对分裂,站在一条战线上,打倒日本鬼子。

同年5 月底,江北指挥部离开东汤池和舒城东进抗日,所属部队全部开拔到津浦路西之定远、全椒两县交界地区的青龙场、白龙场、周家岗等地,开展抗击日寇斗争。(霸气 书库 |。。)

当时,江北指挥部离开东汤池,留下老七团所属的庐南游击大队之郑子铮同志,坚持庐南、桐城、无为边境,开展抗日活动。

新四军第二师和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周骏鸣肖望东刘顺元等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过去50年了,我们在新四军第二师工作过的同志,对二师的抗战历程和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新四军第二师是皖南事变后,由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整编而成的,是坚持华中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在长期尖锐复杂的日伪、顽、我“三角斗争”中,转战在淮南的广大地区,坚持抗日。在抗战中,不但要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还以很大的兵力执行对西防御的任务,反击顽军的破坏和进攻,并协同兄弟部队向东发展,为淮南和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四军第二师的发展壮大与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在反“扫荡”、反磨擦斗争中,于1940年3 月以后创建起来的。它位于淮河以南的津浦铁路两侧,是联接我皖江、淮北、苏北、苏中根据地的枢纽地带,它对南直接威协日伪的指挥中心南京,对西防御桂系顽军(简称桂顽)东犯,是我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前卫,是支援、配合友邻地区创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要地。

我二师在与日、伪、顽反复较量中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由二师部队和淮南地区的特点与条件决定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先后设在淮南多年,直接领导和指挥我们抗战;二师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抗日方针和政策,正确地处理了日伪、顽、我“三角斗争”的矛盾;淮南地区的党政军民对部队和根据地的建设都很重视;二师部队有较多的红军骨干,战斗力较强;淮南地区临近南京,人民群众长期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对共产党有较深的了解,对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衷心拥护;我二师和淮南各级民主政府始终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对伪军的争取工作做得较好。这些对我二师部队的发展壮大和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回忆我二师的战斗历程,大致经过了3 个阶段一、坚持淮南,支援淮北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德、意、日法西斯积极准备并猖狂扩大侵略战争。日军为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对蒋介石加紧诱降,对我抗日根据地加紧“扫荡”、蚕食。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以华中为重点,发动了第2 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淮南抗日根据地在日、伪、顽军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和经济封锁下,处于最艰苦、最困难时期。日伪军不断对我进行“扫荡”,在淮南根据地周围增设据点120 余个,部署兵力约3 万人,常驻淮南地区与周围据点的日军有第十三混成旅团,伪军有第四、六师和警卫二师,“扫荡”时还从第十五、十七、六十一师团和伪军第三、二十四、四十六师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