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赤乌-3 (第1/2页)

好书推荐: 异能狩猎

“杰里米,你能看见我们吗?”

“当然,我在这里等你们回家。”

“1个小时后我们就起飞,感谢你的等待。”

维克多挂断电话,开始检查“起源”的各项参数,进行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现在是阿美中部时间1月4日,阿尔忒弥斯三号乘组在月球上足足待了8天10个多小时,刷新了人类在月球停留时长的最长记录。

由于第二次九章号着陆在两百多公里外,他们没能去和带嘤的载荷专家见一面,这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当然其他遗憾也不是没有,比如naca要求的那个秘密任务。

维克多和怀斯曼连续三次尝试进入库姆撞击坑和靠近玉树、广寒宫基地寻找线索,但不是毫无踪迹就是被蜘蛛机器人彬彬有礼的拦住,总的来说毫无收获。

但他们并没有感到失望,反正现阶段寻找外星人也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阿尔忒弥斯三号来说它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一扫阿尔忒弥斯二号失败的阴霾,创造了月球停留时间以及跨年(公历)的新纪录,给阿美航天界再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怀斯曼清点着舱内的物资,突然出声道:

“格洛弗,那两辆月球车伱确认断电了吗?”

“呃……我想应该是的,至少‘黑曼巴’绝对关掉了,不会把电耗光。”

“好吧,希望下一批宇航员的宇航服够轻便,否则一辆摩托车坐不上两个人。”

如果说这次任务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开拓1”型无源外骨骼宇航服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身上穿的与之相比简直就像个大土豆。

naca的类似宇航服研究已经开展了三个多月,至少也还要几个月才能生产出一批供宇航员使用。

“里德,下一次登陆任务应该是三个人还是四个人了。”

“那也许我们得学学印度人,你一定看过他们的表演,是不是每个印度人都会摩托车杂技,就像华国功夫一样?”

“我想不是……嘿,我想调到公共频道,向我们的矿工朋友们道别,休斯顿,我希望获得许可。”

“……休斯顿收到,可以道别,但别太长。”

……

“杨仲凯。”

“丁必筠。”

两个年龄相近的中年人互相自我介绍,但在旁观者看来后者至少要老上十几岁。

丁必筠依然在秦岭脚下的试验基地工作,为了航天事业当地环保局思考再三后砍掉了一大片经济林,损失掉的经济效益由中央发放专项补贴。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里建起了一个更大、更复杂的微波接受天线阵列,中央由不同高度的横置天线组成,外面围了一圈的环形抛物反射面。

杨仲凯赶来这里的时候2号微波试验基地才刚刚通过验收,丁必筠也难得有时间离开工地来迎接他。

一个多月前他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被吸纳进了基地,专职工作就是组建宇宙社会学研究小组,研究星际文明的基本规范以及必须掌握的技术种类。

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小组正在慢慢填充语言学家、太空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甚至是退役军官,力图做好面对外星人的准备。

深感压力的杨仲凯也开始努力自学科学方面知识,很快对各个太空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到处深入观察体验。

“杨老师,你即将见到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丁必筠并未对杨仲凯的工作过于好奇,反正林老板总是有自己的理由到处撒钱,只要不缩减逐日工程的预算就行。

正好2号基地刚刚建成,正是他急切想要宣示成果的时候。

他自豪地指向窗外那些宏伟的白色钢结构建筑:

“2号基地最高能够承受50兆瓦电力,你看到窗外的雪了吗?”

杨仲凯点头,秦岭脚下的森林在这个时节已经完全被皑皑白雪所覆盖,从建在山头上的基地看过去就是一片广阔的雪原,如果不戴上墨镜长时间看眼睛会很难受。

“那我告诉你,当赤乌三号向这里传输功率时,表层的这些雪都可能被蒸发掉,天线周围的温度都会上升好几度。”

“赤乌三号?”

“对,第二代逐日工程空间电能传输试验卫星,总功率超过2000千瓦,是赤乌一号的四倍!”

丁必筠从窗户看向天空,充满向往地介绍道:

“赤乌一号的总功率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