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1/2页)

好书推荐: 无限见稽古

游京之间也有一些小插曲,有众多单位和个人都对林炬进行了邀请,但他都以公司日程繁忙推掉了。 新远宇航当然繁忙,虽然开展的计划不少,但不到四百人的规模注定研发力量有限,主要还是倾斜在新远二号火箭和h1航天飞机上。 毕竟是系统的任务,完不成后果是很严重的。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位于京城hd区,前身507所。 从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截至到现在,一共有10名航天员曾上过太空,整个航天员队伍也还不到30人。 但新远的三人组以及阿伯航天局即将加入的10人组一下就将整体数字增加了近一半,训练中心也还是有点压力的。 毕竟新远三人组两个是普通人,其中一个还是老头,阿伯虽然送来的是飞行员,但语言也有点麻烦。 由于提前通知的时间很短,林炬来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欢迎仪式,倒也正中他下怀。 不过看到领头的稍矮一些的人,林炬一下激动上前: “李伟先生,没想到您也在这里!” “哈哈,林董事长说笑了,我现在也是预备役,如果祖国需要随时可以出征!” 李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华国人,开创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新时代,影响了不知道多少年轻人。 作为优秀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李伟依然保持着军人特质,虽然个子不高,但站在那里就给人一众刚毅的气质。 但林炬却在听了他的话后暗暗感到惋惜,即使到他穿越前李伟也没能重返太空。 有人说是他那次上天受了不可逆转的创伤,也有说是因为李伟作为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不能承受任何风险。 林炬觉得多半是后者,创伤不太可能,要是真有那么严重当年就不会完完整整地回到地面。 国家肯定也不希望冒任何风险,要是真的让第一名航天员因航天出现意外,绝对是了不得的重大事故。 想到这里他也只能安慰似的祝福道: “李队长,您的身体还很好,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还有机会能够进入太空的。” “那就呈林总吉言了哈哈,不过机会还是让给新同志比较好。” “以老带新不是我们的传统吗,谁能比您资历老?” 听着林炬如此说法,李伟的眼中也出现了期待的光芒,不过很快消失,转而带着林炬参观训练中心。 虽然载人航天任务90年代才正式开始,但早在60年代国家就曾组织过载人航天工程,还训练了第一批航天员,可惜最后因为技术和资金终止。 训练中心里也有林炬眼熟的设备,比如大型离心机来模拟高过载,林炬就在这里看到了邓磊、周瑞、赵晓文三人,赵晓文已经第一个进入了离心机。 “林总x2!” 周瑞和邓磊见到林炬都打招呼,同时还向李伟敬礼。 “林先生,两位载荷专家训练的g值不会超过5g,这是根据你们航天飞机技术参数所设定的,这也是他们短时间训练的极限水平。 不过邓磊同志身体素质很好,我们就自作主张给他提到了专业水平。” 林炬点点头,邓磊作为特级飞行员多点过载自然毫无问题,不过他发现李伟一来邓磊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局促,似乎都有些紧张了。 周瑞也看出了这一点,打趣道: “指令长的航天梦可是断了10多年,每次想起来都很遗憾,刚来训练的时候直接握着人不松手,四十多岁了跟追星的年轻人一样。” 邓磊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过却也没有否认。 “哈哈我能有这样一个粉丝可是我的荣幸啊!”李伟倒是很亲切地抚住邓磊的肩膀: “我回去调了当年的资料,要不是小邓出了意外,以他的指标绝对选的上,只是天意难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们的队伍里,也将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 说起来邓磊同志,你成家多久了?孩子上大学没有?” “……” “咳……哈哈哈” 在周瑞没有忍住的笑声中,李伟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尴尬,暗骂自己怎么没认真看看邓磊的资料。 林炬倒是觉得十分有趣,但也同时琢磨起来: 虽然他还年轻,但几个系统工程师似乎还是单着的? 绝不能让他们做大龄青年!以系统的出身,想必二代的科研水平也不错吧? 这可不是妄言,飞行器设计大师图波列夫的儿子小图波列夫,子承父业也是名优秀的航空专家呢! 安德罗夫突然感觉身下一凉,奇怪地摸了摸自己毛茸茸的手臂。 林炬还上离心机体验了一番过载,由于毫无经验,载荷只加到3g就暂停了下来,体验还不错。 中午,在训练中心体验航天员标准自助餐的时候,林炬和李伟聊起了新远的载人航天计划。 “你们的h1真的打算今年就首飞?并且预计9月就完成载人任务?” 林炬:“按照我们目前的日程,5月份新远二号首枚火箭下线,6月份进行一次火箭试射,6月的二次发射任务就搭载h1,进行两次全状态无人飞行,最早将在7月就进行第四次飞行,也就是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