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失重训练 (第1/1页)

好书推荐: 无限见稽古

这一年的十月,是华国航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航天局连续开了三天闭门会议后,整个后续的发展计划都做出了重大调整。 首先,航天局确认要尽快开发自己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尤其是未来的长五、长六、长七、长八都还有一两年左右的时间才首飞,存在一定的改动空间。 不过不幸的是除了长征六号,其余火箭都不适合一级回收。 因为除了长六的一级是单独一台yf100发动机外,其余三种芯级都是并列安装两台yf100或者yf77发动机。 这种并列安装的方式使垂直回收的难度直线增加,比操控单台难得多。 但如果更改布局,只安装一台发动机又推力不够,此时再研发一种新型大推力、可复用的单燃烧室发动机也肯定来不及,只能在yf100上改。 yf100推力只有120吨,怎么也不可能一个顶俩啊。 所以最后的决议是:有可重复使用潜力的长征六号复用型,cz-6r立即上马,构型直接逮着新远一号乙硬抄就行。 还有,六院不是买了k120的技术?不管你怎么搞,必须也拿出复用型号出来,供给cz-6r使用,并且要求明年年末之前尽量完成一次成功回收。 六院八院面对大佬的压力不敢说不,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至于其他型号的团队则给了两条路:一是在已经确定的构型上研究怎么复用,二是推倒重新设计一款定位相同的可重复使用火箭。 选一可以推迟一年首飞,选二可以推迟两年。 几个研究院一下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纷纷领命而去。 当然,最大压力的是六院。 因为回收火箭首先要有能大范围调节推力且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动机,目前就指着yf100一根独苗,没发动机全是白搭。 而六院买k120的事也被摆出来了,很明显上级的意思是这都不行的话就要怀疑你是不是故意怠工了。 原本六院还在熟悉k120技术并尝试改进yf100,现在直接立项未yf100k项目,要求指标对等k120v,一年内样机试车。 最迟两年,要是搞不好那四个火箭项目的总师都可以把债赖在六院身上:看吧,不是我的问题,是没有发动机啊。 至于六院的打工人们,则迎来了最黑暗的加班时光…… …… 外面的风风雨雨甚是喧嚣,而罪魁祸首林炬却安静地躲在乌兰哈山机场,体验失重训练。 他被金融机构骚扰地不胜其烦,推给下面的几个人去打发,闲着没事来看飞天三人组训练。 基地的王志队长(飞行大队队长,往后不以军衔称呼,容易进去)非常热情,非要带着他一起体验。 心痒痒的林炬也就答应下来,结果刚上飞机就后悔了。 虽说他相信地勤的能力,也相信王志亲自带飞的自信,但当进入机舱的时候还是沉默了。 不愧是60年代设计的飞机,这内饰……没有内饰。 为了方便训练,增加爬升率,飞机进行了减重,机舱里除了增压设备所有无关的东西都被拆的干干净净:甚至包括地板。 座椅就是固定舱壁的两派钢管和布组成的结构,配有x型安全带,理论上很结实。 清空的机舱看起来也很宽敞,但是地板和天花板上都能不时看到线路管道,尤其是褪色的内部结构,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但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王志和另一名基地飞行员驾驶客机,起飞速度远超民航,才感觉飞机动起来没多少时间,机头就高高仰起,在三台索洛维耶夫d30ku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推动下,快速爬上天空。 林炬背靠机舱坐着,感觉飞机好似已经竖了过来,全靠安全带拉着。 周瑞和赵晓文两人坐在他对面,也是死死抓住安全带不放手,生怕松脱开向机尾掉下去。 只有邓磊跟没事人一样,还有兴致看向窗外的景色,甚至轻松地打趣到: “这角度绝对不到30,爬升不可怕,最害怕的是俯冲下降,你坐在露出半个身子的驾驶舱里,以超音速向下俯冲,地面在眼前急速放大,血液向双腿流……” “啊啊啊……邓大哥你别说了,我感觉我腿也开始重了!” “小赵说得对,这破飞机跟那有可比性吗,你听听声音,该响的响,不该响的也在响!老夫真是猪油蒙了心跑过来啊!” 林炬听着也是头皮发麻,由于拆除了隔音设施,高速气流打在飞机表面的噪音杂乱而清晰,给人一种飞机要散架的感觉。 好在没过一会儿,舱内的广播就响了起来,表示飞机即将开始俯冲,俯冲后不要擅自解开安全带,只有基地陪同的人员表示可以后再解开。 十几秒后,已经远远超过云端的图154压低机头开始俯冲,林炬刚开始还感到飞机和过山车一样急速下降的加速度,但随着飞机不断加速,很快就发现作用在身体上的重力慢慢减退,整个人开始变得轻盈。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