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2/4页)

东走则是楼兰,郑吉的部队此时正在羌若,汉军只行一日便找到了郑吉的部队的踪影,第二天的中午,看脚印是快赶上了。

陆明打开地图看了一下,道:“老大你看,这里两面是山,东西有大风灌口,所以名叫‘灌口’,接地图上画的,过了灌口往北走是且末和楼兰,往南走是鄯善,依此脚印来看,郑吉一行应该不在羌若,而是在且末地区。”

傅介子对着地图仔细看了一下,再看看周围的山形,大漠风沙,一眼望不到尽头,也没有个特别的标记,想了一下,道:“匈奴的使团从楼兰蒲昌海过来,走的路有三条,一条是南边的鄯善,一条是楼兰,另外一条则是车师。但是走车师的话,路途遥远,最有可能的是楼兰道,我们就往北面走。看这条道,大至方面也在楼兰,想必郑吉也是这么想的。”

陆明道:“老大,如果猜得错了,我们可就放匈奴使队过去了。”

傅介子顿了一下,道:“此处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想郑吉他们也一定打探了消息,与其在这里乱撞,不如相信他的能力。”

陆明也是个爽快人,打仗都打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怕什么了,道:“好吧。”说着扯着嗓子大喊队伍调头向北行。

大漠之中,一条大军开过的痕迹弯弯曲曲得延伸到远方,此时的太阳正毒,晒得人和马匹骆驼都没有了脾气,马匹上面的褡裢和箱笼时不时得发生撞击的声音,有一下无一下得刺激着这些已经走得有些麻木的人群。

脚印已经被风沙盖得差不多了,此时的痕迹已经分辩不出这队人马到底有多少人,看上去似乎并不太多。

“老大,我怎么觉得到这条道有些不对啊。接理说,现在该追上了才是。”

陆明赶了一阵,忍不住问了起来,傅介子也蹙眉道:“我也感觉出来了,好像是郑吉的队伍加速了。”

陆明道:“那我们是不是再快些?咦……”陆明像是看见了什么,打马上前去了,赶了一阵,跳下马来从地上捡了个东西起来。

傅介子打马赶上去看了一下。

是一个汉朝长安“吉永坊”出产的白瓷。

傅介子心里面不由一震,这种东西虽然在军队中也有,但是更觉的地是商队之中。

陆明怔怔得道:“老大,你说会不会是商队?”

这时众汉军也都围了过来,乌候一会儿又从前面不远处拾来一大卷绢布,这一下傅介子算是确定了,这确实是一支商队,而非郑吉的商队。

陆明道:“老大,看来真的是商队,我们跟错人了!”

傅介子大声道:“把地图拿来。”

陆明和另外两个士兵赶紧将地图送了过来,傅介子将地图摊在沙子上面排开,仔细看了一阵,道:“绝对没有跟错。这里离南北路都有些远,应该不是丝路经过的地方,这么大的队伍,最有可能的还是郑吉的军队。我们继续赶路。”

陆明有些害怕,道:“老大,军队之中如何会出现绢布,这分是就是商队掉下的,我看我们是追错了,要不,我们回灌口走南道吧?”

傅介子心里面也有些悬着,但是想了再三,还是下令队伍向北赶路。

又赶出百十里路,前面的的脚印突然改了方向,折道向西去了,而北面却有着一支大的队伍脚印向南来,与北上的肚子印在此汇合,然后折道向西而去,呈一个倒着的“人”字。

汉军见了立时吵了起来,傅介子打马过去数了一下人马,人数已经数不出来,偌大的一片脚印,从北压过来,南道上的脚印便消失在这一片蹄印之中。

傅介子下马比划了一下蹄印,道:“蹄宽而浅,步距比寻常马要大,看来是匈奴的骑兵。”

陆明也看出来了,失声道:“老大,看来真遇上了!”

傅介子只是点了点头,继续道:“看这风向和蹄印,这里应该是昨天前半夜的留下的。”

乌候急道:“将军,要不要追?”

陆明没好气道:“我们这么一小撮人,怎么个追法!”

傅介子却翻身上马,喝道:“打起精神来,我们追上去!”

“真追呀!”陆明有些慌神,道:“老大,这里的人马看上去最少也有千人,我们这么冒冒失失得追过去,岂不是很危险?”

傅介子道:“这里的不论是郑吉的军队还是商队,都是我们们汉人,从汉人的角度来讲,我们非追不可;另一方面,我们要寻的便是匈奴使队,如今找到了,不追上去我们到哪儿去,集合队伍,我们追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