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 (第1/4页)

受当时父老乡梓为南蛮之人的侵凌而有股血气之勇深埋于心,鼓荡之下,自是情绪所动。

而后深入南中不毛之地,待见到其间的蛮人平日所居之地,行为其间也是多有困苦,毕竟不管是在那里,底下的百姓定然多是按照他们一族之人的上位者的权势而行事,而他们自己的生活自是不同。

故而让王伉这样的人物生出这些仁爱之心,倒也不足为奇。不过以如今邓瀚的心思,却是知道,对于仁者,自是能够以仁心相待,对于南蛮之地的蛮人们,却是不必如此。

当然像武陵之地的蛮人们,之所以邓瀚并不会心下生出这些疑忌之意,自是因为像荆州南部的这些蛮人,他们虽然也同属异族之人,可是他们早就是深受了荆州教化多年的,身上的汉化意味自是浓郁,而他们平日里行事之间,便也带有几分汉人的规矩。

这种人自然已经不能算作外人了,又像如今生活在凉州境内的羌人和氐人,他们不仅生受了不知多少年的潜移默化的汉人教化,而且从他们平日里的生存方式以农耕为主,也足见他们也可以算作是归化的异族,在这一点上,羌人和氐人却是还要比武陵蛮人强上一些,毕竟以沙摩柯为首的蛮人在归化于荆州之后,还多少带有些狩猎之事的。

当然邓瀚也知道,像南蛮人当然也不一定全然都是些暴烈之徒,更多的人之所以能够在当初跟着孟获一同北上侵袭益州,一起去交州惹事,也都是那些人心中的强盗意味更浓重一些,也因为这样被孟获裹挟而行,故而在这个时候,像孟获这样的首领,要带有更多的职责。

而在泸津关一战之后,对于南中蛮族的伤害自是极大的,毕竟一同随着孟获北上的诸多人,却都是南中蛮人各部落的青壮,战损之下,自然没有多少人能够回归故土,而随着杨锋一行人深入南中的吕凯和王伉,当然是见识到了当时南中人的妇孺老弱生活困苦的状况,也因此让王伉临行之时的血气之恨,渐渐的消散了,虽然他并没有因此而妨害了什么事情,可是因为情绪上的变化,对于南蛮人的警惕之意总是消散了许多的。

以他的见识经历而言,毕竟当初为邓瀚所遣之时,正是其游学之时,不见得有什么太多的华夷之辨的理念的,身临其境的他,自然也会因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多少忘却了故土之时的血迹。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事情,终归还是要让如王伉之类的人物看清楚的。毕竟这几年中,荆州一系的势力和实力发展的是如此的迅猛,再加上眼下南蛮之属的归服,凉州和雍州各地的羌人和氐人的归化,以及当下塞外的鲜卑还有匈奴等部落之人的屈膝卑躬,使得如今的荆州人中,已经有些人开始了那种所谓盛世将临的幻想。

对于这种尚没有做到一统天下,便悄然而兴起的这种想法,邓瀚自是多有不屑的。当然以如今刘备麾下的势力和实力而言,以刘备进位为汉宁王为契机,进而挥军东向以求一统天下,这样的事情,虽然还没有开始,不过想来也是成算甚高的。

当然在在那些腐儒的眼中,此时刘备占据的形胜之地,却是已经被他们类比于当年的秦王嬴政兵出函谷关,并吞六国的再一次展现了。不过这些人自是不会考虑到,当年的六国早就被内耗,腐败又或者是受到秦国的离间等作为,将他们的实力给腐蚀的没剩下多少了,可是即便那样的情况下,在赵国,秦军受到了李牧的打击,而那位李信大将军,却也是统领了秦国二三十万的人马,给当时被秦国几次三番攻伐的没有了多少底气的楚国来了个一勺烩。

而今和刘备相对的,却是曹操,孙权,虽然说袁尚与他们相比,多少还有些不足,不过单是曹魏和江东孙氏这两处而言,不仅仅这两个人作为一方霸主,都是英明果敢之辈,而他们麾下的人物,却也都是当今天下之英才,再加上不管是哪一方,都是能够做到君臣一心,上下一体的,这样的形势,却是远不能够和当年的秦国面对的行事相提并论的。

故而此时邓瀚在见到了王伉的时候,却是不由的想到了这许多事情,虽然他以中山狼之故事来开导王伉,让其心中的那种妇人之仁少些,可是邓瀚除了这份心思之外,倒也希望这位能够在此时经历了刘备的称王大典之时的盛况之后,保持一份清醒。

当然此时的荆州上下,虽然有了一些阿谀逢迎之辈的鼓吹,以刘备为首的诸位,倒是没有太多的沉浸,毕竟以刘备而言,经历了太多事情的他,对于当下的情况,还是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的。

即便是在大典上,刘备也见到了那些他领地周遭的异族之人的拜服,刘备却也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