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页)

他们的动向。”

“是。”

太阳缓缓向西山落下去,炮火把天上的云彩染得血红血红的。唐军长站在一个小山头上,向远处望着,一丝惆怅涌上心头。他早年丧父,是在母亲抚养下长大的。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为人聪慧,知书达礼。老太太一生对这个当军长的儿子一无所求,倒是在临终的遗言里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是在唐淮源回家奔丧的日子里,他驱车奔向幼时生活过的山村,天突然下起小雨,土路泥泞,汽车无法行驶。这里距他家还有三里之遥,他跨下汽车,急速向村子跑去。雨水和着泪水在脸腮上流着。街道上冷清清的,没有一个行人。唐淮源站在自己的家门前,风雨中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的一幅挽联:“莫叹福浅泥污莲方艳;休论天寒红梅枝头绽。”泥污莲方艳是母亲一生的写照,红梅枝头绽分明是对子辈的评说。看到这幅挽联,想到母子就要离别,不禁悲从心起,他失声大哭。

进了堂屋,见母亲躺在床上,样子很安详,像平时睡着一般。唐淮源不相信母亲真的会离去。他哭喊着:“妈妈,妈——妈——,孩儿回来看你来了。”

阴阳有界,生死有别,纵使杜鹃啼血,唐军长也难唤醒母亲。

家人哭诉着送来母亲的遗书,这份遗书是在四川宣纸上写的,唐淮源展书一看,便知道是家母的手迹。只见遗书上写着: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录陆游诗与儿淮源永诀

看罢遗书,唐淮源对母亲肃然起敬,他没向母亲行跪拜之礼,也没有号啕大哭,他擦干眼泪,以立正的姿势站在母亲的床前,毕恭毕敬地行个军礼说:“儿淮源知母心意,儿身为军人,必以死报国,抱定抗日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以赫赫战功,告慰家母英灵!”

风在刮着,雨在下着,唐淮源办完丧事便回到军中。家母去世距今已有三四个月了,唐淮源想想,仿佛就像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想起对母亲的誓言,他紧紧握住了拳头,也握紧了一个必胜的信念。

(10)日军的奸计

这次战役第12师是全军的预备队,第12师师长寸性奇发现唐军长站在山头上发呆,便来到军长面前说:“唐军长想什么呢?”

唐军长反问着:“寸师长,你对这次战役感受如何?”

寸性奇脱口说:“我感觉这个筱冢义男比香月清司厉害得多。战役开始以来,敌人的侦察工作精细,两军的结合部找得准。再者敌人对我军的指挥部摸得一清二楚。”寸师长屈指算着:“你看集团军总部、咱第3军军部、还有第43军军部都被敌人端了老窝。”

唐军长赞同地说:“敌人这一招很毒辣,咱们失去了电台,无法和上级联系,指挥系统一乱,还怎么作战?”

“我也感到情况很严重。”

“寸师长,现在你就带一个团,到二线阵地去,有备无患。若是一线阵地被突破,我们也好有个准备。”

寸师长点点头说:“唐军长说得对,我立即就去。”

第二天的黎明是伴着激烈的枪炮声到来的。早上6时,敌人的进攻就开始了,日军的飞机、炮火没命地轰炸,压得战壕里的中国军人难以抬头。上午9时日军向中国阵地施放毒气,中国士兵不少晕倒,趁着中国人攻势减弱的空档,敌人满山遍野地攻上来,第7师师长李世龙亲临一线组织反攻。敌人一次次地攻上来,又被打下去,双方形成胶着状态,敌我伤亡都很大。

第7师的阵地上有一处山口,两山之间有座石桥,石桥上守卫着第7师的一个排。为了攻取这个山口,敌人的炮火集中向这里射击。炮火过后,一股敌人打着枪向石桥进攻,时间很久,不见石桥上中国士兵反击,日军便大着胆子向石桥涌来。在炮火中,石桥上的守军全部阵亡,只剩下一个青年战士也被炮火震昏。敌人的枪声惊醒了他,抬头一看敌人距石桥已经很近,便端起机枪猛烈地向敌人射击,使敌人只好匍匐前进。他的反击延缓了敌人进攻的速度,保住了阵地的安全。援兵赶来,居高临下,全歼了这股敌人。

下午3时,警卫连长向军长报告,铁牛山上发现敌人。唐军长用望远镜看去,果然见日军占领了铁牛山。铁牛山距第3军前线指挥部很近,这股敌人直接威胁着前线指挥部的安全。唐军长要通了第7师的电话:“李师长,阵地被敌人突破了吗?”

李世龙说:“报告军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