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2/4页)
招风,竟然成为了言官们的新目标。骂他的人越来越多,后来竟然成了时尚(弹劾日众)。
沈一贯眼看形势不妙,只好回家躲起来,想要避避风头,没想到这风越刮越大,三年之间,弹劾他的奏疏堆起来足有一人高,于是他再也顶不住了。 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一贯请求辞职,得到批准。 有意思的是,这位仁兄走之前,竟然还提了一个要求:我走,沈鲤也要走。 恨人恨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 而更有意思的是,万历竟然答应了。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因为沈鲤很有能力,又是他的亲信。而沈一贯虽说人滑了点,办事还算能干,平时朝廷的事全靠这两人办,万历竟然让他们全都走人,动机就一个字——烦。
自打登基以来,万历就没过几天清净日子。先被张居正压着,连大气都不敢出,等张居正一死,言官解放,吵架的来了,天天闹腾。到生了儿子,又开始争国本,堂堂皇帝,竟然被迫就范。
现在太子也立了,某些人还不休息,跟着搞什么妖书案,打算混水摸鱼,手下这两人还借机斗来斗去,时不时还以辞职相威胁,太过可恶。 既然如此,你们就都滚吧,有多远滚多远,让老子清净点! 沈一贯和沈鲤走了,内阁只剩下了朱赓。 这一年,朱赓七十二岁。 朱赓很可怜,他不但年纪大,而且老实,老实到他上任三天,就有言官上书骂他,首辅大人心弁很好,统统不理。
可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不理大臣,皇帝也不理他。 内阁人少,一个七十多的老头起早贪黑熬夜,实在扛不住,所以朱赓多次上书,希望再找几个人入阁。 可是前后写了十几份报告,全都石沉大海,到后来,朱大人忍不住了,可怜七十多岁的
老大爷,亲自跑到文华门求见皇帝,等了半天,却还是吃了闭门羹。 '1348' 换在以前,皇帝虽然不上朝,但大臣还是要见的,特别是内阁那几个人,这样才能控制
朝局。比如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但没事就找严嵩、徐阶聊天,后来索性做了邻居,住到了一起(西苑)。
但万历不同,他似乎是不想干了。在他看来,内阁一个人不要紧,没有人也不要紧,虽然朱首辅七十多了,也还活着嘛。能用就用,累死了再说,没事就别见了,也不急这几天,会有人的,会见面的,再等等吧。
就这样,朱老头一边等一边干,一个人苦苦支撑,足足等了一年,既没见到助手,也没见过皇帝。 这一年里朱老头算被折腾惨了,上书国政,皇帝不理,上书辞职,皇帝也不理,到万历三十四年(1607),朱赓忍无可忍,上书说自己有病,竟然就这么走了。 皇帝还是不理。 昀后一个也走了。 内阁没人呆,首辅没人干,经过万历的不懈努力,朝廷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昀高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自明代开国以来,只有朱元璋在的时候,既无宰相,也无内阁,时隔多年,万历同志终于重现往日荣光。 而对于这一空前绝后的盛况,万历很是沉得住气,没人就没人,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日子没法过了。 因为内阁是联系大臣和皇帝的重要渠道,而且内阁有票拟权,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其拟定处理意见,然后交由皇帝审阅批准。所以即使皇帝不干活,国家也过得去。 朱元璋不用宰相和内阁,原因在于他是劳模,什么都能干。而万历先生连文件都懒得看,你要他去干首辅的活,那就是白日做梦。
朝廷陷入了全面瘫痪,这么下去,眼看就要破产清盘,万历也急了,下令要大臣们推举内阁人选。 几番周折后,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三人成功入阁,班子总算又搭起来了。 但这个内阁并没有首辅,因为万历特意空出了这个位置,准备留给一个熟人。
这个人就是王锡爵,虽说已经告老还乡,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前共背黑锅的革命友谊,给万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派出专人,去请王锡爵重新出山,并同时请教他一个问题。
王锡爵不出山。 由于此前被人坑过一次,加上都七十四岁了,王锡爵拒绝了万历的下水邀请,但毕竟是
多年战友,还教过人家,所以,他解答了万历的那个疑问。 '1349' 万历的问题是,言官太过凶悍,应该如何应付。 王锡爵的回答是,他们的奏疏你压根别理(一概留中),就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