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族之间的不信任,对联邦制产生怀疑。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黑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科索沃自治省都谋求获得更多的权利,要求联邦作出更大的让步。塞尔维亚共和国力求承担起维护联邦统一的使命,但它无法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只好借助它占据优势的警察和军队,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

如果说随着兰科维奇的下台和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两个共和国之间矛盾的加深,南斯拉夫联邦的根基已发生了动摇,那么1974年宪法的出台则预示着联邦的解体已拉开帷幕。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这部宪法的新规定和新趋向,由于1974年宪法的实施,在南斯拉夫联邦版图内形成了6个共和国加两个自治省的8个“权力中心”、8个“封闭性的市场”和8个“独立的实体”。联邦各成员单位在各自的共盟领导下各行其是,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泛滥,为后来的联邦分裂解体埋下了祸根。90年代初,联邦内的离心力达到顶峰,南斯拉夫像一艘超负荷的巨轮在民族主义的汪洋大海中沉没。

早在1971年,一位塞尔维亚学者就写道:“当铁托对阿尔巴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的冲突熟视无睹的时候,他便犯下了一个历史性错误。南斯拉夫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南〕斯拉沃留布?久基奇:《塞尔维亚自由主义的破产:约?布?铁托政治清算的技巧》(Sl*oljub Djukic'; Slom srpskih liberala:Tehnologija politicˇkih obracˇuna Josipa Broza Tita),贝尔格莱德:1990,第40页。还有资料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铁托已经预感到南斯拉夫联邦难以继续存在下去,因为他看到国内到处都出现了对峙的局面,各种民族主义顽症难以克服,联邦的基础正在动摇。1978年,铁托的老战友斯韦托扎尔…泰波?伏克曼诺维奇问他为何这么“忧郁”,是否党和国家出了什么问题时,铁托回答说,已经没有南斯拉夫、没有党了。克?曼切夫:《巴尔干各国人民史(1945~1990)》第4卷,第296页。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20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联邦之所以能继续存在和发展,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铁托,存在一个唯一的政党南共联盟和有一支团结的军队。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联邦一直在“联邦”和“邦联”的风雨中飘摇。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

东欧剧变与南斯拉夫联邦

20世纪80年代末,南斯拉夫联邦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激化,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和西方大国干预的国际背景下,南斯拉夫联邦的*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政治化和国际化,联邦内部危机加剧。各共和国纷纷退出联邦,出现各共和国之间和民族混居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南斯拉夫联邦最终被解体。

东欧剧变

1948年的南苏冲突、1956年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1968年的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80年的波兰团结工会运动等,都给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使它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而1989年秋发生在东欧国家的剧变则使该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欧剧变后,形形色色的政党和组织在短时间内竞相出现,每个国家几乎都存在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党派。议会选举、总统竞选、“休克疗法”,造成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力量的尖锐对立,陷入了严重的无政府状态。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剧变始于波兰,紧接其后的是匈牙利、*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旋即蔓延到东南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最后结束于南斯拉夫联邦。

波兰率先发生剧变,成为“带头羊”。波兰统一工人党1988年底和1989年初举行的10届10中全会成为波兰政局历史性转变的催化剂。全会通过的第一个文件《党内改革是革新的改革战略取得成功的条件》中,主张建立以议会*和公民社会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制度,实行三权(立法、行政和司法)分立制度,发展三党(波兰统一工人党、统一农民党和*党)联盟,为反对派提供议会席位(但必须承认宪法),波兰统一工人党放弃了对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权。第二个文件《关于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问题的立场》的颁布,为被禁达7年之久的波兰团结工会恢复活动开了绿灯,为召开各党派的“圆桌会议”扫清了道路。

1989年2月6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