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党政体制。联邦党政部门已难以正常运作。

1989年1月10~11日,黑山共和国因对塞尔维亚在联邦的强硬政策不满,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活动。时任塞尔维亚共和国共盟主席的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借口“人民的不满”迫使黑山党政主要领导集体辞职,并将自己的亲信扶上台。

1989年2月中旬,科索沃自治省煤矿的阿族工人举行大*,成千上万的工人、职员、学生加入*活动,整个自治省陷入瘫痪。联邦主席团宣布在科索沃自治省实行*,派特种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进入*地区。这时,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组织大型*支持和声援科索沃自治省阿族的*活动,谴责塞尔维亚共和国实行“沙文主义政策”。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领导人还公开声称,“塞尔维亚对科索沃阿族的态度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政策毫无二致。每一个塞尔维亚人都可以辱骂阿尔巴尼亚人,而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后果。”1989年3月1日〔保〕《祖国阵线报》(Отечествен фронт),索非亚。

这时,塞尔维亚共和国强调要加强内部(包括两个自治省)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于3月28日通过了修改宪法的决议,取消了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的地位,宣布这两个地区完全由塞尔维亚司法部门管辖。这实际上是否定了1974年宪法所赋予这两个自治省的所有权利。这对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1989年上半年,南斯拉夫联邦的党政领导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塞尔维亚共和国在联邦的垄断地位已严重动摇。1月,克罗地亚人安特?马尔科维奇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总理,年仅39岁的斯洛文尼亚人亚内兹?德尔诺夫舍克代表斯洛文尼亚担任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南共联盟主席团主席则由较为中立的马其顿人米兰?潘切夫斯基担任。在社会和政治形势对塞尔维亚不利的背景下,新任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的米洛舍维奇决定利用“科索沃战役”600周年纪念日的机会,显示塞尔维亚共和国在联邦中的强势地位。6月28日,他在科索沃有近百万人参加的*上发表演讲时强调说,“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心脏”,“科索沃历史性战役六个世纪以来,我们又面临新的战斗……而且,不排除有新的战役。”韦?恩切夫:《南斯拉夫——最后一个巴尔干帝国》,第424页。他的这一讲话激起科索沃、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人们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在煽动塞尔维亚人同联邦内其他民族的矛盾,为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4)

在这次*之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要求恢复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并向美国国会和欧洲议会投诉,称塞尔维亚共和国侵犯了科索沃阿族的*。这为后来的科索沃问题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

1988年底至1989年初,克罗地亚共和国发生了数起要求实行多党制和自由选举的政治性示威活动。1989年上半年,在对待科索沃自治省*事件的态度上,克罗地亚共和国反对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做法,趁机决定从联邦派往科索沃自治省的特种部队中撤回全部克罗地亚人员,并停止缴纳援助不发达地区的基金。

1989年9月27日,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议会通过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认共和国的自决权和同联邦的分离权,并禁止联邦机构和军队在该共和国实施*的权利。修正案决定在宪法中删去“南共联盟的引导作用”的条款,为成立其他政党铺平了道路。当时,除了克罗地亚共和国以外,其他共和国和自治省在塞尔维亚的带领下向斯洛文尼亚群起而攻之,攻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领导人“出卖国家”、“肢解南斯拉夫”,认为鼓吹“多党制才是唯一的拯救办法”是“不折不扣的分离主义”。1989年10月8日〔南〕《政治报》,贝尔格莱德。

接着,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许多大型企业宣布断绝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经贸联系,塞尔维亚居民开始抵制斯洛文尼亚生产的商品。克罗地亚共和国则表示站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一边。

众所周知,斯洛文尼亚是南斯拉夫联邦的第四大共和国,也是联邦内最富有的共和国。失去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的联邦制就难以存在下去。20世纪80年代末,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内部关于同经济上无能的“南方”(即欠发达的共和国和自治省)断绝经贸关系的观点已占上风,越来越倒向西欧。1989年末和1990年初,米洛舍维奇代表塞尔维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