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部分 (第1/4页)

莫怀聪抓住的就是这一点。美国要想在夏威夷群岛站住脚,就必须要在这里部署庞大的防御部队,而军队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也就只有依靠其海运力量来维持岛上部队的部署,而失去了海运支持,那么美军在夏威夷的防御将会彻底的失败!

潜艇破交作战带有一种赌博的性质,而且在遇到反潜力量的时候,潜艇往往都只能够通过逃跑来躲避攻击。而这就让潜艇无法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反潜护航力量的作用不是要击沉多少潜艇,而是要驱逐潜艇,让运输船只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但是,舰队执行破交作战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强大的舰队面前,除非派出更为强大的护航舰队,不然永远无法打通航线。而当第14舰队离开中途岛,开始向瓦胡岛东面的海域前进的时候,美国方面也就立即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前面的战斗中,中国海军基本上都是在被动的防御,以掩护中途岛,控制中途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为主要任务。而现在,第5舰队撤回了珍珠港,第3舰队还在圣迭戈休整,美国海军已经无法对中途岛构成威胁的时候,中国舰队就选择了主动出击,通过进攻来牵制美国海军,从而完成任务!

这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攻敌必救,将战斗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赢得胜利。这也更符合莫怀聪的指挥习惯,或者说他的能力。在被动防御作战中,莫怀聪总是觉得处处受到了限制,而无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有机会,他就选择主动进攻,让对方陷入被动!

吉纳的判断也很准确,在第14舰队离开中途岛的时候,他就知道莫怀聪要干什么了,在新西兰,吉纳就吃了一个大亏,他原本希望通过避战来拖延时间,让中国舰队自己撤退。但是,莫怀聪却抓住了这个致命点,让吉纳不得不在兵力不占优势,而且战场态势也对其不利的情况下被动出战,结果是第3舰队迅速溃败,而新西兰接着就被中国占领了。而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澳大利亚彻底沦陷,中国花了半年的时间就成功的控制了西南太平洋,完成了扫荡西南太平洋的行动!

这次,如果第14舰队封锁了夏威夷与本土的海上通道的话,那么夏威夷群岛上的守军坚持不了三个月,就会面临弹尽粮绝的尴尬境地。而这也是夏威夷群岛防御中最薄弱的环节。莫怀聪抓住了这一点,虽然他不是以攻占夏威夷群岛为目的,但是却能够迫使美国海军前去救援,只要再击溃一支美国舰队,那美国就会在太平洋战场上变得异常的被动,从而无法发动主动进攻,来改变战略态势了!

吉纳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要求去指挥第3舰队,但是克拉克却有自己的想法。现在中国能够在太平洋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只有一支舰队,而且这一情况肯定还要持续大半年的时间。第14舰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是大量战舰的维护水平并不高,而且官兵也已经进入了疲劳阶段。所以要对付第14舰队,或者牵制住第14舰队并不是难事。而第14舰队也肯定会很快返回后方休整,由新组建的第12舰队前来接替。到时候,美军就能够重新夺回制海权了!

克拉克心里很清楚,现在中国海军是在透支自己的力量,而透支的结果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显现出来。等到第14舰队回去休整之后,中国那一支新成立的舰队绝对无法在太平洋上支撑起整个正面防线。只要第3舰队拖住时间,导致对方严重消耗,那么最多两个月,美国就将在太平洋上重新掌握优势兵力,而两个月之后,在日本的作战行动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克拉克给第3舰队指挥官杨克尔的命令是让他率领舰队缠住第14舰队,而不是与第14舰队正面交锋,反而要尽量避免与第14舰队正面交锋,只要能够维持住海上通道的畅通就足够了!

杨克尔在接到这一命令的时候却有点犯难了。他知道中国舰队的指挥官是莫怀聪,而他也了解这名中国海军将领是以进攻出色而闻名的。本来第3舰队的实力就不如第14舰队,而此时又要被动的执行保交作战任务,同时还要尽量保存自身的实力,这又谈何容易呢?但是不管怎么样,杨克尔在收到了命令的时候,就立即率领舰队出发了。

第3舰队先在外海与一支运输船队会合,然后就跟随运输船队一起向瓦胡岛前进。杨克尔此时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就是尽量不暴露自己的位置,让第3舰队保持在运输船队南面150公里的地方航行。而第3舰队离开圣迭戈港的行动也非常的隐秘。杨克尔希望能够抓住一次机会,即中国的舰队在袭击运输船队的时候,他立即对其进行反击,打对方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