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部分 (第1/4页)

“加古”号在距离硫黄岛150公里的海面上,遭到了执行破交作战巡逻任务的中国潜艇攻击,最终被两条重型鱼雷送入海底,宣告了其悲惨一身的结束!

单方面的炮战持续了60分钟,因为中国舰队一直在海面上进行来回巡逻,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前进。而借着6艘巡洋舰的损失换来的机会,日本的四艘战列舰迅速的将双方之间的距离拉近到了620公里左右。而早已经憋足了气的日本战列舰在即将进入主炮射程的时候,开始了校射。日本人的做法非常直接,使用实弹进行的校射。看来,日本人是希望他们的“天照”大神能够在天上帮一把,让这些炮弹飞得更远一点,好打到中国的战列舰!

这时候,“兴凯湖”号上的席林也改变了策略,既然自己有优势,为什么要放弃优势不用,而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正面战斗呢?

“下令,舰队转向270度,以50节速度前进!”大校顿了下,继续说到,“同时,请求空中支援,让航空兵去解决日本战列舰吧!”

席林心里很清楚,在舰队转向之后,4艘战列舰只有利用尾部的3门主炮进行射击了。当然,日本的战列舰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也只能利用前部的6门主炮射击。当然,现在双方的距离还让日本的主炮够不上他们。以相对速度计算,席林他们还有1个小时的安全时间。而1个小时之内,恐怕航母上的那些已经急死了的攻击机飞行员就已经把日本的这4艘战列舰解决掉了吧!

在中国舰队开始转向的时候,日本战列舰也在拼命的加速了。而四艘战列舰达到了奇迹般的61节的速度!可以说,日本人是冒着战列舰动力系统爆炸的危险在前进,他们是绝对不容许中国的主力舰队逃跑的!

当然,日本战列舰支队的指挥官也不是笨蛋,他也想到了中国舰队会出动攻击机承担起下一轮的主要打击任务。所以,在这之前半个小时,他已经向后方的舰队指挥官要求提供更强大的空中掩护,同时希望能够再出动一个攻击波,打击中国的主力舰队,以延迟中国舰队逃逸的速度,为他们争取到打击的机会!

当然,直到现在,日本方面都将席林指挥的掩护舰队当做了主力舰队。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中国一直将航母作为海军最主要的舰种,而不是战列舰!当然,这种错误,是日本海军最大的失误,如果日本海军能够更重视航母的作用,也许海战的结果就要改变很多了!

现在,双方的战列舰在高速的运动着。同时,各自的航母上,战斗机与攻击机都开始弹射,并且在舰队上空编队,下面该他们进行“表演”了!

第七章 海战落幕

第七章 海战落幕

战斗的决定权交到了中日双方的攻击机手中,而这些攻击机的飞行员也早就憋着一股气了,开始只知道自己的舰队正在进行炮战,而他们而无法用上力,憋着的那股劲就积聚了起来,现在,是该他们爆发的时候了!

中国海军的舰载攻击机是单独研制的,即不是与战斗机通用的多用途攻击机,也不是由陆军的攻击机改进而来的,而是专门为海军航母研制的攻击机,就如同大家都熟悉的A…6一样,只为航母存在,是航母最主要的打击手段!这种单独为海军研制一种攻击机的做法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成本高昂,中国海军只采购了300多架,单架成本竟然比陆军最新式的战斗机还要贵!任务单一,只能执行对地与对海打击任务,空战能力不强,仅仅能够做自卫性的空战。后勤保障麻烦,毕竟在航母上多出一种战斗机,那么就需要独立的维护区间,也需要独立的零部件,这些都加大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当然,中国坚持发展海军自己的专用攻击机,显然是有道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攻击能力非常强大,比普通的多用途战斗机要好上很多!虽然电子技术,发动机技术,以及制造机体的材料技术一直在进步,在21世纪初,为了控制成本,就连美国海军都主要装备多用途战斗机,而放弃了已经完成了80%的A…12攻击机项目。但是,现在海军舰队,以及陆军部队的防空能力照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粒子炮的发展,舰队的防空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多用途战斗机因为其局限性,在执行打击任务时面临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主要是无法携带更多的专用打击武器。所以,发展一种专用攻击机显得非常有必要。现在,不但中国在这么做,美国也在这么做了,其A…15已经赢得了竞争,正在进行下一阶段的研制,在2050年左右将进入海军服役。欧洲也是这么做的,在放弃了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之后,也开始将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