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2/4页)

而那些地方的豪族也趁机巧取豪夺,利用高利贷,大肆夺取百姓们手中仅存的土地。

这不是官逼民反,什么才是官逼民反。

当然,不可否认,王安石的保甲法的确为这些百姓造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起码他们已经能够打得赢在当地那些如同废物般的厢军了。

没有了永乐城的惨败,宋神宗却因为继续任用,蔡道一直反对的白面书生徐禧,而丢失了五路伐夏中唯一守住的一座城池——兰州。

明明觉得是太平盛世,河北诸道却发生了农民起义。而且,按照当地官员的说法,这些起义竟然还是保甲法所引起的。

这世界究竟怎么了,这世道究竟怎么了,宋神宗扪心自问,他一直‘勤政爱民’,最终却使得赵家的江山变成了这幅模样,他这些年的作为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于是,这位气性非常大的皇帝,生生把自己气得病危了。

其实,这道奏折漏洞百出,狄谘、刘定等提举保甲的人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都是什么身份,他们都只是武将而已,随便去一个进士出身的县令,就能够把他们全都斩了。

而郑侠和河北诸道的当地官员居然还敢腆着脸,在奏折上写到‘保甲横行乡里,州县官员都不得过问’。这么拙劣的谎言,也只有一直长在深宫,受文臣熏陶的宋神宗才会相信这些人的屁话。

可惜,历史不但是胜者书写的,也是那些文臣们书写的。

“来人啊!拟旨吧!”高太后放下这道差一点要了宋神宗命的奏折,低声吩咐道,不多的话语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严厉和寒气。

“诺!”如今的中书舍人赫然就是曾肇,也就是曾巩的异母弟中最小的一个,本来,曾巩当初想要向宋神宗推荐的人选其实是曾布,可是,在听取了蔡道和后母朱氏的意见之后,他后来反而把曾肇推荐了上去。

曾巩虽为长兄,可他多年在外当官治史,不一定太了解这个弟弟,可是,曾布作为变法派的一员大将,起码他心思活泛,的确有些媚上。知子莫若母,朱氏却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有能力却善变。

变法派中,始终如一的人是蔡确和章墩,而在保守派卷土重来的时候,改弦更张是蔡京和曾布,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大宋朝鼎鼎大名的奸臣。

很快,按照高太后的吩咐,曾肇就将旨意写好,却没有直接交给高太后,而是拿到宋神宗的病榻前,低声念了一边,宋神宗首肯之后,才交给了各位丞相。

这就是曾肇和曾布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是曾布的话,肯定会直接把写好的圣旨直接交给高太后,而不会像曾肇这么麻烦。

于是,第二天,圣谕就下来了。究竟是谁的圣谕不知道,不过,这一次蔡确和章敦都把嘴紧紧地闭上了。

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强兵之中最为重要一环的保甲法被彻底废除了,狄咏亲率禁军前去河北平定叛乱,保甲事变中,狄谘、刘定等河北诸道提举这些被推出来顶缸的倒霉鬼,全都被远蹿到岭南,而狄谘则因为狄安的原因,和高遵裕到琼州岛一起做伴去了。

这些人做事也是够恶心人的,这次的事情,狄家的人被朝廷用一个,却一下子贬走两个。

第二个被贬走的狄家人就是狄安。

至于罪名吗?就是狄安在宫门外纵马,结果翻过天来他就官降三级,又被贬到水泊梁山去了。这还是赵佣极力争取之后的结果。

狄安现在想起来,也是庆幸不已,那个时候,在进入宫门之前,他幸好听从了蔡道的劝说,下了马。不然的话,他如果真得在皇宫内院中纵马奔行的话,真掉了脑袋都还算是轻的呢。

对了,如今的太子殿下已经改了名字,名叫赵煦。

临行前,狄安又来了一趟蔡氏学堂,他到这里是来求蔡道的。

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的父亲狄谘不是蠢材,但也是个庸才。其实,世人都知道大宋名将狄青的五个儿子都是庸才,也就是二子狄咏长得周正,有乃父相貌上的风采,为人还算正直,才会被宋神宗所看中。整个狄家的第三代也就是狄安还算有点才能。

狄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父亲,才来求蔡道的。众所周知,对大宋的官员来说,岭南之地就相当于一块死地,特别是北方人烟瘴之地,基本上算是十死无生了。听说,高遵裕就已经在琼州那里病得奄奄一息。而当初王巩更是在岭南一下子失去了几个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