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希特勒的脸上虽然带着微笑,任海济却从对方的双眼中看到冰冷的寒光。

“当然,我的元首。您的命令便是我的意志。”任海济低下头回答。

还需要我的力量吗?当不需要我的那一天来临时,你又会怎么做?

整个波兰战役中,波兰军队的表现不可谓不英勇。然而英勇的波兰军队被更为精干的军事机器压碎。落后的战术,陈旧的装备,以及对于盟国盲目的信任彻底葬送了这个国家。有着近200万兵力的波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被彻底击垮。在苏联参战之前或许没有人会想到波兰会战败。就算有也没人会想到波兰竟然败得如此之快。德军将先进的火力和机动作战理论与先进的空中和地面武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依靠装甲部队突破的速度来瓦解波军可能的反击,将巩固战果的任务交给步兵。这是德军成功的主要因素。然而英法却没能看到这一点。他们将德军的胜利归于波兰军队的无能。这也注定他们将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价。

德军虽然取得了让世人瞠目结舌的胜利。但在波兰战役中暴露出大量问题。首先便是二型坦克的履带相对车体重量来说有些过窄。在泥泞的沼泽地带2型坦克的机动性能大打折扣。这不是增加负重轮宽度就能解决的。如果改变负重轮尺寸意味着整个悬挂系统都要更换。其次是2型坦克的反步兵能力。因为任海济的偏执,使得2型坦克在激烈的战场上近距离面对敌方步兵时毫无还手之力。好在波兰战场只是个实验场,只要加上同轴机枪,问题还有足够时间解决。第三点则是空军与陆军的协同。严谨的德国人第一次进行空地协同做战,命令传达程序过于复杂。好几次炸弹差点落在自己人头上。这点需要整个统帅部一齐协同解决。最后一点便是德军部队机械化程度太低。使得大量步兵师只能依靠双腿拼命追赶前方的装甲师,而靠马拖动的重型火炮更是尴尬的沦为行军部队。

不管怎么说,德军取得了一场空前辉煌的胜利。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被任命为华沙城防司令。让人意外的是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副元首将返回德国接受嘉奖与晋升时任海济却突然被任命为临时波兰总督。“临时”这个词太尴尬了,所有人都在猜测,元首与副元首之间的关系是否出现了裂痕?在戈培尔的宣传机器影响下,几乎所有德国人都将任海济视为传奇般的英雄。他有着绰约的眼光,一手建立起攻无不克的装甲部队。他有着超凡的智慧,在波兰战场上将敌人轻易**于股掌之间。他有着无比的勇气,指挥着一群初出茅庐的孩子勇敢的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没理由不让这么一个几乎集合了所有日尔曼人优点的完美英雄回国接受人民的欢呼。

希特勒才不管别人怎么想。他是个独裁者,他需要的是服从而不是质疑。任海济也懒得解释。这个职务是他向希特勒硬要来的,为了自己那不为人知的目标。

在任海济的操纵下波兰由最初的秩序开始走向混乱。

在德军刚占领波兰时,除了几家大型兵工厂与资源开采处被划为德国控制外波兰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还有波兰人走上街头欢迎德军到来。他们将德军视为抵抗苏联入侵的保护者,但这一切随着党卫队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

海德里希指挥着他的盖世太保们挨家挨户搜查着每一片住宅区,将其中的犹太人赶到由希姆莱和他的党卫队特地清空出来做为犹太聚集区的街道。与“水晶之夜”相同,德国人开始清理犹太人。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一切都是由任海济在暗中策划的。

任海济很着急,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时间的紧迫并非来自于“临时”二字。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将“临时”的头衔摘去。他的急切完全来自于对历史的了解。

德国占领波兰。之后将是法兰西之殇,伦敦上空的鹰,巴巴罗莎。那么再之后呢?斯大林格勒血战,盟军登陆诺曼底,攻克柏林。

从1939年9月1日起,德国走向毁灭的倒计时就已经开始。满打满算任海济还有5年时间,但任海济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他最多只有2年时间。当苏德战争爆发后一切都将不是他能掌控的。最坏的结果是1年后法兰西战役结束,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希特勒将不再需要他,为了确保统治权,希特勒完全可能彻底除掉他。

光鲜的外表下潜藏着无数的危险。任海济讨厌未知的变数,他要尽可能将所有的计划掌握在手中。为此,他不惜将整个波兰搅得天翻地覆。

“这个世界……不是我熟悉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我想要的世界。没有她的世界……丝毫不值得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