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朕亲自相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话是这么说,但他心里对汉室宗亲的期待,逐渐削弱,也更清醒了几分。 刘备的话,自然也被一旁处理政务和军务的荀彧和张与给听了去。 毕竟马上就要开战了。 连张与现在也不能偷懒了。 他天天被荀彧、荀攸和刘备拉着,埋首于案牍之间,为半月后的战争做准备。 听见这话,张与百忙之中抽出了几秒的时间。 他略想了想,开口对刘备道: “刘繇没胆子造反,那三个诸侯王倒是有趣,竟然连汉室宗亲都挟持了! 看来权利还是迷人眼啊! 为今之计,也只能到时候挨个打过去了!” 刘备闻言,看着刘焉称帝的军报,拧眉问道: “那这刘焉可要派人讨伐?” 这刘焉远在益州。 那地方四面环山,若真是要讨伐,只怕大军,光走就得走个一年半载。 况且。 因为公孙度斩杀使臣之事,他们也对先前的作战方针进行了调整。 原本是安排公孙瓒去对付袁绍的。 但这事儿一出,刘备他们商议了一番,直接将公孙瓒派去对付公孙度了。 而幽州。 虽然说刘虞的上书,诚意十足。 但是毕竟刘虞还担负着守边疆,对抗外族的责任。 因此,刘备想了想,还是没去动刘虞。 刘备话落,荀彧也开口道: “刘焉不足为虑,益州之地,山高水险,如今我们兵力不足,倒是可以先放放。” 说完,荀彧对身侧单手撑脑袋,一脸疲倦的张与道: “子和,你到时候带着翼德他们打关中,倒是要提防些。 虽说刘焉自从入了益州,就有些明哲保身之意。 但如今,他既然敢趁乱称帝,也可能换了心思,子和不可大意啊!” 要知道。 大汉州牧制度,距今其实才不到五年。 而最先向汉灵帝刘宏提出将地方刺史改成州牧的人,正是刘焉。 刘焉也凭着这个提议和汉室宗亲的身份,顺利成为了外派的益州牧。 其实,刘焉原本是看汉灵帝麾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 所以才生出了外派避祸的想法。 原本他自领的是交州牧。 交州在大汉最南边。 只是,刘焉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 自此以后,刘焉就割断了与汉王朝的联系。 包括灵帝身死,何进、董卓接连进京,连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都没有露面。 益州实际上,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 再加上张鲁一年前叛乱,刘焉就更加名正言顺的不跟朝廷联系了。 所以,如今刘焉称帝,其实也很合理。 听见荀彧此话,张与突然想起了什么。 他拍了拍脑门,清醒了几分: “没事,到时候我打关中,看时机决定要不要进川。 况且汉中的张鲁与我是同族,届时,我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把他拉拢过来。 有他在中间的挡着,刘焉出不来。 说不定,等我把关中都拿下了,他才收到我出兵的消息呢!” 这话也有道理。 毕竟传信要很多时间。 尤其益州,几乎与外隔绝了。 荀彧点了点头,但随即又道: “还有西凉。自从董卓离开后,西凉群龙无首。 一旦郭汜不敌,极有可能逃回西凉。你也得小心点啊!” 听此,张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开口道: “英雄所见略同。 我已经派暗线去西凉了,中原这么乱,西凉那边群龙无首,也不是好事。 到时候我见机行事,不过也极有可能去西凉走一趟。” 知道张与心里有数,刘备也放下了心。 他看着军案上被挑拣出来的几分诏书,沉声道: “刘繇、刘焉称帝,袁绍、公孙度和孙坚称王,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明日朝会,我去向陛下请旨,讨伐逆臣。” 虽说刘协将朝政相托,但刘备从来也没有独揽朝政的意思。 有什么事情,都会跟刘协知会一声。 虽说具体做事的时候,刘协有的地方还比较生疏。 但是大方向上,刘协还是没错的。 况且。 不管刘协打算什么时候退位,他现在毕竟还在位。 所以刘备也希望,刘协在位期间,能为百姓做些事情。 免得将来史书上不好看。 这就跟张与的想法不谋而合。 又因为张与挂着太傅的名号,所以隔三差五就去进宫一趟给刘协讲学。 而张与有要事的时候,就把刘协交给卢植和蔡邕带着。 两人本就是四海扬名的大儒,有教授弟子的经验。 再加上一个是刘备的老师,一个在黄河上救过刘协,所以刘协也不排斥两人。 刘备对此也很放心,只是提醒他们注意刘协的身体情况。 但好在,有华佗和张机作为宫廷医师,时刻跟在刘协身边。 再加上麋竺从各地弄来的天材地宝,刘协的身体恢复的比预计要好很多。 此外。 司徒王允,也带着他的侄子,新任黄门侍郎的王凌,跟在刘协身边鞍前马后,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也让刘备省了不少心。 刘备话落,张与也点头附和: “是得请旨。 辎重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也该打仗了!” 而此时,一旁专心处理政务的荀攸也开口: “看来,我得跟关将军他们尽快出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