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2/4页)

起玩,若是大家都喜欢一个人或是不喜欢一个人,肯定是有道理的。你说是吗?”

“对,你还想说什么?”

“外公,我在外面听到了一些人对你的议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原因,但是想来要么是他们故意中伤你老人家,要么就是你做了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不好的,因为从历史书上看,一个大臣再怎么受到圣上的信任宠爱,但是那都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损害影响国家的利益。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

蔡太师听了这一翻话,心中更是大惊,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对于权利太看重了,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富贵,但是也得罪了许多人,结下了不少的仇。

“这些年来老夫一直得意,这都是因为圣上的宠爱,若是当真有一天圣上不再宠爱了,或是以后新君即位,自己的家族岂不是非常危险了吗?宸儿今天虽然有点莫明其妙,但是他的话却句句都是珠玑呀。难道是谁教他来说的吗?不然他一个孩子怎么想得到这些。难道是岳阳王,他一定是从宫中得知了一些什么情况,这才变相的告诫自己的。嗯,一定是这样的,看来以后该放手的就得放手了,不该争的就不能争了。而且,现在国家确实如宸儿所说,已经到了表面看起来一派升平,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的地步了。我也应该做点对得起国家百姓的事情,为家族以后留一点阴德。”

蔡京这样一想,果然在以后的朝廷之争中,他对于正直的一派完全睁一只眼闭一只睁,而对于其他损害朝廷国家的一派却是暗中阻扰着,对于权力也看得淡了些。

而且,他还间接地暗中告诫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和一些门生故吏,让他们也懂得了收敛。当然,他们也只是以为蔡太师要退出朝堂了,害怕以后失去他的庇护后受到排挤。

不过,久后,蔡京竟然慢慢地改变了别人对他的许多看法,也激流勇退,终于安享了晚年,而功过是非就只有任后人评说了。

无事的时候,时间如同流水一般飞快而逝。

转眼就到了冬至之日,也是正式确立靖王赵桓为太子的时候。说起这个靖王赵桓,在王室诸兄弟中还算是一个有些能力的人。

赵宸和他说不上熟悉,但是也在宫中常常见到他,只是他年长赵宸六七岁,故二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现在,靖王已经年近二十了,也开始在御书房帮助圣上处理一些文书,学习治国方略。

不过,赵宸通过自己和靖王赵桓的接触,已经发现这个未来的钦宗圣上性格实在是太软弱了,在圣上面前只有唯唯诺诺,但是也因此受到圣上赏识。

好在此时圣上还能够主掌大局,皇子中唯有一个康王赵构稍有才能,但是却被赶到建业为王去了。

至于其他的皇子还有数人,不过不是年纪幼小,就是比较平庸,根本不敢有什么想法。

因此,确立太子之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朝内朝外都基本满意这个结局,没有出什么意外。

当然,太子确立之后,普天同庆了三天,而且还大赦天下,将一批流放的大臣也全部官复原职了,其中就是司马光、张元翰等反对变法的核心人物。

所有重量级的大臣都提前回到了京城庆贺,也包括了五方元帅和各地的总兵都统这些朝中大将。

第一百四十一章 阅兵

元帅中赵宸比较熟悉的也就是镇远将军武穆侯岳飞和镇南将军宗泽了,前者是从前曾经有过一次深刻的交谈,印象较深;后者则是岳阳王手下大将,曾经多次到过岳阳城请示拜见,算是熟人了。

至于其他三位元帅,虽然都曾经见到过,但是并没有一起说过话或是相处过,自然显得比较生疏一些。

太子确立后数日,圣上突然大发兴致,要带领太子检阅禁军,请种大元帅和五方元帅、各地在京的总兵都统,以及岳阳王一起列席。

于是,殿帅府和枢密院紧急行动,用了三日时间做好了准备,并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吉日在紫禁城北的禁军大营接受检阅。

而得知这一消息后,赵宸兴奋得难以自已,他缠着父亲很久,才得到岳阳王同意他一起前去观看。

这一天,一大早起来,赵宸就在小昭的帮助下收拾了起来。既然是去军营检阅禁军,那么就不能穿着太随便了,以岳阳王已经让人给赵宸准备了一套小号的银盔银甲。

穿戴整齐后,小昭亲手给他身后系上一个红面黑底的毛绒披风,毕竟现在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所以一般将领都会这么穿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