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历史轨迹 (第1/2页)
所以,李治这个皇帝的意义何在呢?
即便是换了别人做这个皇帝,只要不是太过昏聩无能,照样能够凭着李二陛下积攒下的家底荡平高句丽,李治一朝文臣如雨武将如云,然而大多都是在贞观朝便崭露头角,要么便是世家子弟,真正算得上李治简拔培养的人才几乎没有几个。
最重要的是他如同李二陛下那般借助世家门阀的支持而上位,却未有李二陛下打压门阀之决心魄力,结果使得世家门阀依旧积蓄壮大,关陇虽然渐渐湮灭,山东世家却又趁势崛起。自他以后,玄宗为了抵抗武媚娘遗留下来的势力,依旧只能借助世家门阀的力量,终唐一朝,世家门阀始终是朝堂上的主流。
最终导致了藩镇处处、权力分散,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惨祸。
李治对于历史来说,只不过是走了一段弯路而已,并没有什么积极进步的意义……
不过这话若是说出来有些伤人,况且李治也不会信。
斟酌半晌,房俊方才叹息一声,道:“开国之君,必须有坚韧之性情、暴烈之霸气,要积极进取,要破而后立。而继嗣之君,则要稳重如山,以仁爱治世,方可巩固基业,继往开来。这一点,晋王殿下不如太子。”
李治抬首望着黑漆漆的夜空,默然不语。
一阵寒风吹过,几片零星的雪花随风翻卷,打在脸上瞬即消融,凉丝丝的。
良久,李治方才低声说道:“本王谁也不信,只信自己。不过姐夫刚才那句话说的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本王会牢记心中。争储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而非为了攫取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无论本王与太子哥哥如何争斗,都会谨守底线,坚守原则。姐夫也一样,哪怕今日姐夫竭尽全力辅助太子哥哥,若是异日本王成就大事,非但不会怨恨姐夫,反而会一如既往的亲近,并予以重用。”
房俊愣了一下,旋即郑重道:“多谢殿下。”
固然历史上的李治并未有太过突出的表现和贡献,但是单凭他能够以幼弟之身份,逆而夺取皇位,就说明心胸气魄非是常人可比。
李治紧了紧身上的皮裘,青涩的笑容很是灿烂:“本王先行告辞,明日一早给姐夫带早膳过来。”
言罢,登上马车,在禁卫簇拥下缓缓离开。
今日之种种,虽然未能打消其争储之意志,却也使得心态受到极大的震动,尤其是房俊的一席话,以及整个兵部的态度,令他明白了许多往日从未曾考虑的问题。
那便是自己一心想要借助关陇贵族的势力以为争储,甚至想要等到坐稳储位、登基为帝之后,再回过头来延续父皇的政策对世家门阀予以打压。
可是关陇那些个老狐狸又有哪一个是吃素的?尤其是长孙无忌,阴险谋算朝野无敌,又岂能想不到自己的心思,故而老老实实的将自己推上储位,而不做任何防范呢?
最为严重的是,自己利用关陇的势力去争夺皇权的同时,关陇难道就只是利用自己来巩固他们以往的风光荣耀么?
人心不足,永不自满。
一旦关陇觉得他们可以攫取更多的利益,而自己不得不在短时间内依靠他们去稳定天下,是否会使得私欲更加膨胀,贪婪更多的利益?
甚至于,是否会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房俊看着李治的马车渐渐远去,缓缓吐出口气,仰首望天,雪花偏偏飘落,如同苇絮。
之所以如此耐心的与李治交流,是因为李治作为李二陛下最疼爱的儿子,在争储的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所在,不仅仅是他有争储的资格,更在于他足以影响李二陛下的决定。
天知道万一李治在关陇贵族的蛊惑怂恿之下玩弄一些阴谋诡计,逼着李二陛下不顾满朝文武的意愿从而强行废黜太子怎么办?
历史上,李承乾在储位飘摇、惶恐不安之下,被冠以“谋反”之罪名,导致储位被废黜,进而圈禁起来,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积、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予以参鞫,事皆明验,证据确凿。
最终徙居黔州,“忧愤而死”……
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李承乾绝望之下奋起反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亦或是李二陛下为了推动李治上位不惜将这个嫡长子牺牲掉,还是李治背后的关陇贵族所谋划构陷。
甚至于,是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出自于李治的谋算……
人心隔肚皮,兄弟手足又如何?在面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