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 长乐抱恙 (第1/2页)
道理谁都懂,没有什么道理仁义,只在于各自利益。
只不过眼下与吐蕃之结盟更为重要,所以吐谷浑不得不将兵锋指向大唐而已。
说白了,吐蕃与吐谷浑都只是在相互利用。
但是一旦河西被吐谷浑攻陷,局势却立即变化。
诺曷钵欣慰的瞅了一眼这个儿子,身为赞赏。一个部族之崛起,不仅要有一位英明神武的可汗带领族人披荆斩棘、开疆拓土,更要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将丰硕的果实继承下去,并且延续发展。
他的祖父吐谷浑可汗伏允便是一代枭雄,带领吐谷浑在乱世之中崛起,虽然先后败于隋、唐之手,却依旧可以力保青海湖不失,为吐谷浑的积蓄壮大争取了空间与时间。
只不过自己的父亲伏顺却庸庸碌碌、昏聩无道,只是一味享乐,不思进取。
如今,自己即将踏上祖父当年四处征战的道路,去为了吐谷浑的未来浴血奋战,而自己的儿子亦能够秉持自己的意志,在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接任者,这是最大的幸运。
然而,一切都要从攻陷河西开始。
若是河西无法攻陷,那么吐谷浑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大唐未来的反攻,更有甚者,很可能受到眼下的盟友吐蕃狠狠的一击背刺……
当然,对于攻陷河西,诺曷钵雄心万丈,区区右屯卫两万之众,如何抵挡七万吐谷浑铁骑?
骑兵之威,便是让唐军翻上五倍都不行……
“吐蕃浪子野心,眼下虽然支持为父,实则不过是希望为父搅乱天下局势,与大唐相互消耗而已。这一点,为父心中有数。”
诺曷钵点点头,便是听取了儿子的提醒。
大唐乃是礼仪之邦,纵然出兵周边诸国,亦要寻求一个合理的理由,做到“师出有名”,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这一点极为迂腐,但是对于周边诸国来说却很是有利,只要避免送给大唐口实,那么就可免于战争。
而吐蕃则不同,高远之上的牧民根本不知何谓仁义道德,他们想打就打,根本不需要寻找任何理由。
这种敌人是极其难缠的,再加上其强横的势力,所以诺曷钵宁愿出兵大唐,也绝对不愿招惹吐蕃。
伏忠道:“那儿子赶去前边,敦促大队快速赶路。”
说着,便打马向前。
诺曷钵急忙一摊手,拉住儿子的马缰,左右看了一眼,见到只有自己的亲兵在附近,便低声吩咐道:“待到冲锋之时,莫要冲在前头,唐军火器不仅射程远,且威力大,定要处处小心。”
他可不想出师未捷,儿子先死。
没有了优秀合格的继任者,自己拼死拼活打天下又有什么意义?
伏忠哈哈一笑,颔首道:“父亲放心便是,儿子省得。儿子再是鲁莽自大,又岂能将唐人倚之横行七海、覆亡薛延陀的火器视作等闲?必定处处留心,绝不莽撞行事。”
吐谷浑人骁勇善战、悍不畏死,但是并不等于主动找死。
随着漠北、西域两场展示的爆发,唐军火器的威力也早已在天下流传,能够天下第一等强军逐步加大装备的武器,谁敢轻视?
诺曷钵这才放心,松手道:“去吧!”
“喏!”
伏忠应了一声,打马向前,赶到队伍的前头,引领军队在崇山峻岭、沟壑幽谷之中穿行。
诺曷钵抬头看了看远处山头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雪山,心底也自生出无限豪情。
纵马驰骋、疆场杀敌,正是男儿意气!
古往今来,又有几人曾经统御数万精骑,翻越山脉进犯中原王朝之土地?此战之后,他诺曷钵与吐谷浑之名,必将震动天下,纵然百世之后,也必有人传颂今日之盛况。
流芳百世!
诺曷钵登时豪情万丈,一勒马缰,策马向前驰去。
在他身后,密密麻麻的吐谷浑骑兵成群结队跟了上来,漫山遍野的充入巍峨祁连山的山谷之中,马蹄声震得山间一片轰鸣,连大地都微微颤抖,鸟雀野兽惊吓得纷纷逃匿。
杀气冲天!
*****
长安。
今年春夏之季多雨,关中大大小小的河流尽皆水位暴涨,一度使得朝野上下严峻以待,唯恐发生洪涝。但是到了初秋之时,却气候炎热,连续多日未曾下雨。诺大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仿佛变为一个庞大的火炉,连院子里的杨柳都耷拉着枝条,无精打采。
兴庆宫一处寝宫之内,李承乾穿着一身常服,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