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科威特的产量

补足。伦敦华尔街的石油兼金融寡头任由油价暴涨,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刺激美元的需求量,

他们一手把持着石油产业,一手控制着美元发行,有时左手出招,右手获利增加,有时则是

相反,通过两手交替运作,世界岂有不地覆天翻之理!

布热津斯基的另一手高招就是打“中国牌”,1978 年12 月美国正式与中国建交,中国不久又

重回联合国。这一手严重刺激了苏联,苏联立刻觉得四面皆敌,东面有北约,西边是中国,

南面还有“危机弧形带”。激灵灵打了个冷战的苏联立刻中断了与德国原本就脆弱的合作关

系。

。onefx/bbs

当1989 年11 月柏林墙倒掉,德国人欢庆统一的时候,华尔街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

国的经济学家这样评价道:

“确实,当20 世纪90 年代的金融历史被书写的时候,分析家可能会把柏林墙的坍塌比作令

人长期恐惧的日本地震一般的金融震荡。这堵墙的倒掉意味着数千亿美元的资本会流向一个

60 余年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无足轻重的地区。

尽管德国近年来并不是美国主要的外来投资国家,自从1987 年以来,英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

投资国,但是美国人不应该掉以轻心的是,如果没有得到德国的大量储蓄,英国是不可能对

美国进行如此规模的投资的。”'8。16'

伦敦方面的感受更加强烈一些,撒切尔的谋士们甚至惊呼“德国第四帝国”出现了。伦敦星期

日电讯报的编辑在1990 年7 月22 日这样评论道:

“让我们假设统一后的德国将会成为一个善良的巨人,那又如何呢?我们再假设统一的德国

教导俄国也成为一个善良的巨人,那又如何呢?事实上,这样的威胁只会更大。即便一个统

一的德国决心按照我们的规则进行竞争,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有效地阻止德国夺走我们的权柄

呢?” '8。17'

1990 年夏天,伦敦方面组建了新的情报部门,大幅增加对德国的情报活动。英国的情报专家

强烈建议美国的同行们应该从东德的旧情报人员中招募成员,来建立美国在德国的情报“资

产”。

德国方面对俄罗斯最终支持德国统一心存感激,决心帮助俄罗斯重建瘫痪的经济。德国财长

设想着未来新欧洲美好的前景,一条现代化的铁路连接起巴黎、汉诺维和柏林,最终通到华

沙和莫斯科,统一的货币,水乳交融的经济体,欧洲再也不会有战火和硝烟,只有梦幻一般

的未来。

但这决不是国际银行家们的梦想,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打垮马克和尚未成型的欧元构想,决不

能让新德国重建成功。

这就是90 年代初在伦敦…华尔街策划之下,索罗斯阻击英镑和里拉的大背景。

1990 年,英国政府居然不顾伦敦金融城的反对,悍然加入欧洲货币兑换体系(ERM),眼看欧

。onefx/bbs

元体系逐渐成型,日后必然会成为伦敦…华尔街轴心的重大隐患,国际银行家于是策划各个

击破的打法,欲将欧元体系绞杀在摇篮之中。

1990 年柏林墙被推倒了,德国重新实现统一。随之而来的巨额开支却是德国始料不及的,德

国央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对付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同一年加入欧洲货币兑换体系的英国情况也

不太好,通货膨胀率是德国的3 倍,利率高达15%,80 年代的泡沫经济正濒临破灭。到1992

年,英国和意大利由于双赤字压力,货币已呈现出明显高估的态势,以索罗斯为首的投机商

瞧准这一机会于1992 年9 月16 日发起总攻,做空英镑的总价值高达100 亿美元,到晚上7

点,英国宣布投降,此役索罗斯斩获高达11 亿美元,一举将英镑和里拉踢出了欧洲货币兑换

体系。紧接着,索罗斯乘胜进军想一鼓作气击溃法郎和马克,在这次高达400 亿美元的豪赌

中,并没有占到便宜。索罗斯能够以25 倍的杠杆借到数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