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量,“白银券”势必再

度崛起。

到那时,1963 年6 月4 日肯尼迪签署的11110 号总统令就会立刻成为对付“美联储券”的利害

杀招。

可惜的是,国际银行家也同样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这个深受选民热爱的总统几乎可以肯定

会在1964 年底的大选中获得连任,如果肯尼迪再作4 年总统,局面将变得无法收拾。

除掉肯尼迪成了唯一的选择。

当国际银行家中意的副总统约翰逊在肯尼迪被刺当天在飞机上继任美利坚第36 届总统时,他

深知国际银行家们对他的期许是什么,他不能也不敢辜负这种“期许”。

1964 年3 月,约翰逊上台后不久,就下令财政部停止“白银券”与实物白银的兑换,从而事实

上废除了“白银券”的发行。财政部又开始以1。29 美元为支撑点,向工业界大量抛售白银储

备,以继续压制白银价格,打压白银生产商的生产动力,防止白银供应量上升。

紧接着,约翰逊又在1965 年6 月下令稀释银币纯度,进一步降低白银在硬币流通中的地位,

他说:“我想绝对明确地声明,这些变化(稀释银币的纯度)不会影响我们硬币的购买力。

在美国境内,新的银币将可以与同等面值的纸币相互兑换。” '7。11'

华尔街日报1966 年6 月7 日的一篇报道讥讽地回应道:“确实如此!但是那个著名的纸币的

购买力,在同样的政府30 多年来的通货膨胀政策下已经被逐步地侵蚀掉了。正因为如此,难

怪我们的货币完全和金银分道扬镳了。” '7。12'

美联储自己也承认,每年有计划地、“科学地”让美元的购买力下降3%到4%,以便让劳工阶

层能“看到”工资在上涨。

到1967 年夏天,财政部基本没有“闲置”的白银可供抛售了。

终结白银货币的大业终于在约翰逊手中实现了。

。onefx/bbs

4。 “黄金互助基金”(Gold Pool)

在废除金银的货币地位的进程中,国际银行家采取了“先银后金”的战略方针。先取白银的主

要原因在于到60 年代初,世界上只剩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还在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从美国货

币系统中“摘除白银”只是一个局部手术,所遭遇的阻力和波及面都有限。

黄金的问题则复杂和困难得多。在人类长达5000 年的社会实践中,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

国家,无论什么宗教,也无论什么种族,黄金被世人公认是财富的最终形式。这种根深蒂固

的意识,决不是凯恩斯等人几句轻飘飘的“黄金是野蛮的遗迹”就能化解的。国际银行家们非

常清楚,黄金决不是普通的贵金属,从本质上看,黄金是唯一的、高度敏感的、深负历史传

承的“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是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风暴的。在白银战役尚未

结束之前,必须稳住黄金这边的战线。

由于美联储自30 年代以来的大规模通货膨胀政策导致美联储货币发行严重超量,超量的纸币

在追逐有限的金银货币过程中,无可避免地推高了金银价格。在美国国内,由财政部负责出

面压住白银价格,在国际上,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组织来代行财政部的功能,负责向市场抛

售黄金,将汹涌的黄金攻势压制在滩头阵地。

喷气飞机时代的到来使得国际银行家能够经常碰面,秘密商量对策。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

清算银行于是成为他们著名的“巴塞尔周末”会议所在地。

1961 年11 月,经过密集协商,国际银行家达成一个“高明”的计划,由美国和7 个欧洲主要

国家建立了“黄金互助基金”,它的主旨就是压住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该基金由参加国的中

央银行出份子,总额为2 亿7000 万美元的等价黄金,其中美国最为财大气粗,独家承担一半,

德国战后经济起飞,荷包也日渐鼓胀起来,加之战败国自觉矮人一截,所以认捐数额仅次于

美国,达3000 万美元。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