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2/4页)

新城

孙权接到战报,对于东吴的海上分舰队的损失,十分心疼。一只编制33艘舰船的分舰队,被倭寇打得只剩下了6艘,还有2艘严重受损,这倭寇也太厉害了吧。更让**跌眼镜的是,面对同样的倭寇,大唐海军只出动了三艘铁甲船,就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还击沉了5艘倭寇的战舰。

孙权充分意识到了武器科技的威力。他召集工部的官员,询问制造枪炮的可能性,得到的回答是造不了。不说他们连一只钢管都加工不了,就算是有这样的技术,原材料也没有地方去找,那都是大唐生产的。孙权深深后悔,当初要是下决心将诸葛均留在东吴,东吴今天肯定已经称霸天下了。

后悔是没有用的,只有向前看。他和大臣们研究,决定派出大批的青年到大唐学习科技,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科学院,招揽重用东吴现有的科技人才,大幅提高工匠的待遇,尤其是政治上地位。

鲁肃派出凌统带队,到大唐学习铁甲船的操控技术,准备接收了新船后,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在位于倭奴国新京的皇宫里,海军大臣今村正雄跪在地上,惶恐地向高坐在御榻上的天皇汇报上海海战的情况。

倭奴国天皇身材高大,头戴面具,双拳紧握,恶狠狠地说道:“可恶的支那人,总有一天我要你们好看。”在他的旁边,坐着一个艳丽的女子,身穿着皇后服饰,面色苍白,眼神忧郁。如果诸葛均看到她,一定会惊得跳起来,她的长相和他的后世恋人高若依一模一样。

天皇对海军大臣今村正雄训斥了一阵后,责令科技大臣与他一起,加紧研究新式火炮,蒸汽机的研究也要抓紧。二人诺诺答应后,退了下去。

天皇眼神温柔地望着皇后,伸出了手。皇后犹豫了一下,将手伸给了他。两人向后面走去。

曹操听说了上海海战的结果,同样受到了刺激,找到诸葛均要求订购8艘铁甲船。诸葛均接受了这个请求。

诸葛均之所以同意将铁甲船卖给曹操和孙权,因为他觉得这样的铁甲船威力不够,又只能在近海活动,他对此是不满意的,他要建造大型的远洋战舰,使大唐海军具备远洋进攻的能力。

他亲自画出了一张图纸,这是一艘长达132米,使用六台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型战舰,上面的前主炮口径达到155mm;全舰共安装了各种火炮54门,可进行远海作战,他称之为巡洋舰。

海军研究院根据国王的图纸,又进行了改进,最后设计的结果是:舰体长153。9米,舰宽15。6米,吃水4。9米,标准排水量5270吨,满载排水量7180吨,主辅机总功率34000匹马力,最高航速可达24节,续航能力1500海里,前主炮口径达到155mm;全舰共可安装了各种火炮64门。

上海海战后不久,这种巡洋舰就在上海造船厂开始建造。

为了远征倭寇的海岛,诸葛均计划一共要建造三艘这样的巡洋舰,再建造6艘较小的驱逐舰,2艘大型登陆舰,2艘补给舰。他认为这样就足够对付倭寇的了。就这样的计划,已经是大唐所能承受的极限了,这里说的极限,不是指大唐的财力,而是指技术力量,大唐没有这么多技术工人,只能在工作中慢慢培养。

为了尽快建设一支远洋海军,大唐调集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开进了上海。上海的造船厂、电厂、科研院所、住宅、军队营房、各种生活保障设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耸立起来。相关的人员也迅速达到了数万人,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着。

上海迅速发展成了一座城市。

鲁肃巡视部队,来到了上海附近的东吴驻军。诸葛瑾得到了消息,派甘宁亲自前去邀请他到上海做客,鲁肃也早想见到诸葛瑾了,欣然前往上海。

上海的城市规划,是诸葛均亲自制定的,完全带有现代的规划思想,给交通、广场、公园、绿化都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地下的排污设施也提前做好了布局。文化娱乐和各类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各种厂矿都安排到了市郊的工业区。上海以很高的起点,成为了现在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城市。

鲁肃进入上海,看到城市整齐的规划,宽广平坦的水泥马路,漂亮的住宅,优美的公园、绿地,齐全的公共设施,满街匆匆走过的忙碌的人群,恍然如梦:难道这就是以前杂草丛生的荒蛮之地?

鲁肃感叹道:“你们大唐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我今天又见证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诸葛瑾也充满敬佩地说道:“这都是陛下指引的结果,就是这座城市,也是他亲自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