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部分 (第1/4页)

为一代名将,而仅仅只是那种纸上谈兵的无用之辈。

古迅雷并不是没有实战经验,而是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在战争期间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古迅雷获得了大量的机会,而且他都把握住了这些机会。与谈仁皓最大地区别是,古迅雷从来没有遭受过惨败,而且正是从他们这批年轻将领获得提拔开始,帝国陆军扭转了被动局面。并且逐步走向了最后的胜利。也就是说。古迅雷获得的经验都是胜利地经验,在他的战绩中,缺少一次惨痛的失败。一次刻骨铭心,能够让他发生本质上的改变的惨败。也正因为古迅雷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因此,他仍然属于陆军的年轻将领,仍然奉行着冒险战术,也就不可避免得会栽倒在某个敌人的手里。

扮演这个角色的正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战役中遇到的麻烦,还有在第二次战役初期遇到地挫败,这些在让古迅雷遭受打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他的指挥风格。可以说。当古迅雷决定重新安排重装甲部队上前线的时候,他的指挥风格就发生了变化。当他于十一日重新发动进攻的时候,追求的不再是迅速突破,而是稳打稳扎的进攻。而这也正是年轻将领与成熟将领之间的明显区别之一。当初,谈仁皓在经历这个转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与挫折,毫无疑问的,古迅雷也将经历同样的挫折与痛苦。

由突击转为强攻后,部队进攻的速度慢了很多,在十一日当天。第12坦克师仅仅推进了3公里的距离,而且还在战斗中损失了二十多辆27式中型坦克,与八辆24式重型坦克。相对于在其他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而言,在进攻宽度不到5公里,推进距离不到3公里的情况下,这已经算是严重的损失了。可古迅雷没有责备指挥进攻的两名师长,反而保证会给他们尽快补充上损失的装备与部队,并且一再要求不要冒进,要在确保站稳了脚跟,能够随时抵挡敌人的反击的情况下进攻。也正因为如此,到下午五点半左右,第12坦克师与第89轻骑兵师就停止了进攻,开始为夜间防御做准备。

古迅雷的命令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十一日夜,美军对第12坦克师与第89轻骑兵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了猛攻,可结果在只投入了四个炮兵团的情况下,两个师的官兵不但顶住了美军的进攻,而且还在仅伤亡不到300人的情况下击毙与俘虏了3000多名美军官兵,粉碎了美军的夜间反击。

在南线战场上,古迅雷的判断仍然是正确的。当时艾森豪威尔认为古迅雷将进攻更为脆弱的南部防线,因此他在十日前就将防线上的美军撤下了一半,并且在防线后方部署了一个口袋阵,等着古迅雷来进攻。而到十一日下午,第5321坦克团与第99轻骑兵师刚到这个口袋阵的口子上就停下了脚步。艾森豪威尔的圈套不但没有得逞,而且还在当晚被迫将留在后面的部分预备队派上去填补防线上的漏洞,削弱了在北部防线上的反击力量。

当天晚上,战斗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是战线的中部,也就是正面战场上,第127师与第46师的官兵经历了这两个师历史上最惨烈的一个夜晚。

当时,艾森豪威尔在组织北部战线上的反击的时候,就在策划更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实际上,在前几天,艾森豪威尔就一直策划反击行动。正如同古迅雷所分析的一样,特瓦坎将在墨西哥城之外最后地一道防线。如果无法守住特瓦坎的话,那么就很难守住普埃布拉,也就无法守住墨西哥城。另外,艾森豪威尔不仅仅是防守方面的大师,其指挥进攻的能力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甚至他的进攻能力还要更强一些。之前,艾森豪威尔一直是在被动的指挥防御作战,在有了反击机会的情况下。他肯定不会放过反击的机会!当时,在面对唐帝国陆军二十多万大军地进攻时,最有效的防御自然是出其不意的反击了。

在古迅雷发动第二轮进攻之前,艾森豪威尔已经对特瓦坎的四个美军师进行了重新整编,将之前主要负责防御,也同样伤亡惨重第26步兵师的剩余官兵编入了另外三个师,另外还组建了一个有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以及一个工程营的预备队。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还将留在普埃布拉的两个步兵师调了过去。这样一来。当时在特瓦坎的美军就达到了五个师的规模。其中有两个师部署在防线上,另外有一个师在防线后方,还有两个师的预备队。

除了这部分美军之外。当时在特瓦坎还有大概四个师的墨西哥叛军。墨西哥叛军的战斗力更为低下。比起墨西哥政府军而言,叛军不但士气低弥,而且缺乏训练与装备。当美军袭击了墨西哥总统府,随后策动部分原本对总统不满的军阀组成了临时政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