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部分 (第1/4页)

那他们就拿不到27年的订单,也就无法展开27年地生产活动,甚至无法得到足够的原料,以及能源供应!

这就是海军手里另外一个砝码。在帝国的经济体制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虽然所有的物资仍然得用金钱购买,但是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当时,几乎所有的军事工厂都要先拿到军队的订单。然后向政府的相关部门申请购买物资,在拿到了政府的批文之后,才能去原料厂购买物资。另外,电能,水等等供应也要由订单决定,有多少订单。就可以获得多少物资与能源供应,而没有订单,政府就不会将物资与能源分配给工厂。因此,在没有海军订单的情况下,任何工厂都不可能囤积大量的物资,甚至无法获得电力供应,就不可能开工生产了!

这可以说是所有工厂的死穴,谈仁皓与甘永兴在之前的谈判中就用上了这一招。每年的十二月十五日之前,工厂就得把下一度的生产计划提交给政府。申请物资与能源分配。而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上旬了,如果这些厂商没有办法在十五日之前拿到海军的订单的话。那么其下一年度的生产就将受到影响。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青岛兵工厂与厦门兵工厂首先软了下来。两家兵工厂与其主要的下游厂商首先与海军达成了协议,拿到了海军的订单。这也是与别的协议不一样的,海军的协议是与数十家厂商一起签订,相互约束,相互承诺,以保证弹药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同时更合理的控制住弹药地价格。

随后,南通兵工厂与湛江兵工厂也与海军达成了协议,内容基本上一样,仍然是由兵工厂牵头,与数家,甚至是数十家下游厂商一起与海军签订意向生产订单。而秦皇岛兵工厂最终被排除在了海军供货商的名单之外,与秦皇岛兵工厂合作地十多家下游厂商也因此而失去了海军的订单,等待这些兵工厂的结果只有倒闭。也许工人还可以在其他的工厂找到事干,而对这些厂商的资本家来讲,他们的结果就是破产。

相对而言,要想大幅度降低弹药的采购价格,这确实不容易,主要是无法通过大规模出口来填补工厂的亏损。因此,厂商不可能在海军这里做亏本买卖。另外,弹药采购数量极为巨大,且采购的灵活度也很大,受到战局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无法确定一个比较准确的订购数量的情况下,就更无法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价格了。

在与四家兵工厂,以及相应的下游厂商达成了协议之后,甘永兴与谈仁皓在十三日就回到了海军司令部。两人的收获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也并不小。特别是在消耗得最多的弹药方面已经取得了厂商的大幅度让步。

从消耗弹药的总价格上看,在海军需要采购的十几种弹药中,占第一位的是炮弹,包括了陆战队使用的迫击炮炮弹。第二位的是航空炸弹。第三位是火箭弹。第四位是子弹。第五位是鱼雷,包括航空鱼雷与重型鱼雷。因此,谈判就主要集中在了这五个方面,特别是炮弹与炸弹的价格。

当时,海军消耗数量最多的炮弹是155毫米高爆弹,这是对地支援的主要弹药,而且陆战队也有不少的155毫米火炮,弹药是通用的。而在此之前,一发155炮弹的价格是200元,26年,光是采购155炮弹就花了十多亿!结果,在27年的订单中,厂商将价格都降到了120元以下,这超过了谈仁皓的预先估计。

炸弹方面,使用得最多的是250公斤与100公斤级别的高爆弹,这也主要是用于对地支援的。26年,一枚250公斤的炸弹是750元,一枚100公斤炸弹的是550元。结果,在27年的订单中,厂商把价格降低到了450与300元,这也超过了谈仁皓的预先估计。

仅这三种弹药,就能够在27年为海军至少节约10亿元的采购费用。算上其他弹药采购中节约下来的费用,27年,海军有望在弹药采购这一项中节约大概25亿。虽然这低于飞机与舰船两项采购所节约的费用,但是弹药的消耗本来就不固定,如果战事扩大,采购数量增加的话,那么还将节约更多的采购费用。

至此,海军在27年度的所有采购项目的谈判工作都赶在十二月十五日,即厂商向政府提交下一年度生产计划之前完成了。就谈仁皓所知,陆军的采购谈判在此之前就已经结束,薛希岳首相打压寡头家族的行动初见成效!

第十九卷 蓄势待发 第三十五节 内相复出

忙了一个多月,谈仁皓终于可以缓口气了,想到能够为海军节约下那么多的采购经费,他也觉得这一个多月的辛苦没有白费。在轻松下来后,谈仁皓也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