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部分 (第1/4页)

。当然,雷少卿也答应了下来,只是他并不是真正的舰队司令官,到时候舰队怎么行动,他可管不着呢。

得到了古迅雷的保证后,雷少卿又马不停蹄的返回了巴拿马城,当时已经是二十三日的下午了。韩绍锋刚好从登陆舰队回来。在雷少卿说明了情况后,韩绍锋也保证将全力支持这次行动,毕竟击败大西洋舰队,对他也有巨大的好处。

得到了两位战区司令官的支持后,雷少卿再次找到了战略打击部队的司令官,两人开始商讨作战行动的事情。当时,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

一是轰炸机的状态,战略打击部队的司令官已经统计出,当时能够出动的轰炸机不会超过340架,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超过了定期检修的时间,其状态无法保证。这个问题,只能由战略打击部队自行解决。当时,韩绍锋从陆战队的航空兵抽调了一部分的勤务人员去帮助战略打击部队。幸亏“狼鸠”用的发动机与岸基航空兵以前使用的战术飞机的发动机基本上是通用的,所以岸基航空兵的勤务人员能够帮上忙。

二是弹药,储备在那几座机场里的弹药并不多。这个只能依靠陆战队解决。当天韩绍锋就调动了上千部卡车,将囤积在机场附近几个小港口里的弹药运送到机场去。可这也需要时间,而且正是这一点,最终拖延了轰炸机群的行动。

三是协调指挥,部署了重型轰炸机的六个机场相对分散,而且都没有配套的指挥设施。不得已之下,只能够给每个机场安排几名参谋军官,并且严格的制订机群出发的时间,以及会合地点,让各机场的轰炸机起飞之后先行会合,然后再一起飞往圣地亚哥。而轰炸行动中,六个机群分别投弹,没有统一指挥。这些,都会影响到轰炸机群的打击效率,可是在当时又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

等到雷少卿他们搞定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三日晚上十点多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正在积极地进行之中。当时,最严重的就是对付战舰所需要的航空穿甲弹的储备严重不足,而且就连很多港口里都没有足够的储备,之前可没有任何人想过要用重型轰炸机去对付战舰,毕竟重型轰炸机使用的最多的是燃烧弹与高爆弹。也正是如此,准备工作直到十一点半之后才陆续到位,飞行员在此之前已经领到了作战计划,很多轰炸机是在挂上炸弹之后就立即起飞的。这也导致整个轰炸行动混乱不堪!

如果考虑到当时各种不利因素的话,这次轰炸行动的组织应该是相当成功的,毕竟换了谁,也不可能做得更好。雷少卿在其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他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轰炸行动,通过这次行动雷少卿初步掌握了这类行动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锻炼了他的能力,这为他后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于这次轰炸行动,也确实算不上精彩。

第二十三卷 前进跳板 第七十三节 混乱战场

因为准备不充分,这次轰炸行动的效果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从六个机场上分头起飞的轰炸机群根本就没有能够在预定空域会合,甚至连那些从一个机场上起飞的轰炸机都没有能够一起行动。另外,这六个机场中,距离圣地亚哥最近的有1200公里,最远的达到了1400公里,考虑到航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携带了3到5吨炸弹的轰炸机也不能在中途浪费太多的燃料。结果,首先到达会合地点的轰炸机没有等到后面到达的,而后到达的又在这边耽搁了一点时间。导致的结果是,这330架轰炸机最终竟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十个批次,在前后近两个小时之内陆续到达了圣地亚哥上空。

首先到达圣地亚哥的机群有32架轰炸机,这算是一支规模比较大的机群了,这些轰炸机都是从距离最近的机场起飞的,其中有12架轰炸机携带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弹,因为没有足够的大型航空穿甲弹,另外20架轰炸机各携带20枚250公斤级航空穿甲弹。机群到达圣地亚哥的时间是凌晨四点过十分,此时斯普鲁恩斯率领的两支特混舰队已经离开圣地亚哥港一个多小时,而且天色还没有亮,港口内又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空中一片漆黑,飞行员几乎无法看到港口里的战舰,甚至很难分辨出海面与陆地的差别。

如果在以往的情况下,肯定需要由前导轰炸机先投下燃烧弹为后面的轰炸机照明,当时也确实安排了两架轰炸机携带燃烧弹首先进入,可这两架轰炸机没有跟上第一批轰炸机,反而落在了后方,也就是说,第一批轰炸机只能够摸黑投弹了。如果没有当时已经大规模配备给重型轰炸机的雷达瞄准仪的话,恐怕这32架轰炸机根本就无法将炸弹投到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