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部分 (第2/4页)

特混舰队构成了威胁吗?显然没有,美国部署在澳洲的潜艇不过就在印度洋的东部,靠近澳洲大陆的海域活动而已,根本就无法航行到印度洋的西部来!除非这是被唐帝国海军自己的潜艇误伤的,可是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唐帝国海军的潜艇艇长难道识别不出自己国家的战舰?

本来谈仁皓演这出戏的目的不是要迷惑坎宁安,而是要让莫罗尼的敌谍报人员发出电报,因此这出戏演得过头了。坎宁安的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他已经感觉到了危险。可问题是,现在第一特混舰队已经回到了莫罗尼,而第三特混舰队在哪?如果第三特混舰队返回了科伦坡的话,那就得趁这个机会,在夜间杀到莫罗尼去,炮击第一特混舰队,解决掉最大的威胁,到时候单独对付第三特混舰队的把握就更大了。如果第三特混舰队没有返回科伦坡的话,那就肯定藏在科摩罗群岛的某个地方,等着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去送死呢!

怎么办?坎宁安在分析了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后,做了一个新的决定,舰队放慢前进速度,把预定到达莫罗尼的时间延迟十几个小时,这不但给了他更多的时间来获得更多的情报,以准确判断战场上的情况。

另外,到时候舰队将在夜色中到达莫罗尼,而这就可以避免遭到第一特混舰队轰炸机的打击,就算第三特混舰队在附近,他也可以借着夜色掩护撤退。

做出了这个新的决定后,坎宁安一边下令舰队减速,一边设置了新的航线。实际上,当时第三特混舰队正在准备南下,而且,正因为坎宁安做出的新决定,导致了英国远征舰队与唐帝国的第三特混舰队于九日凌晨两点时,在莫罗尼南面大概150海里处遭遇了,而此时,第一特混舰队就在第三特混舰队北面大概70多海里处!

第十五卷 绝地反击 第三十一节 仓促迎战

第三特混舰队战舰上的雷达是在两点到两点过十分之间陆续启动的,当时,第三特混舰队的雷达装备可以说是众多特混舰队里面最好的了。

五艘战列舰在接受维修的时候,都换上了最新型号的雷达,而且,战舰上有两部雷达,一部是用来对空搜索的,而另外一部新安装的是专门负责对海搜索的雷达。这是帝国海军最新装备的对海搜索雷达,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专用对海搜索雷达。唐帝国海军也是第一个将雷达功能细化的国家。

雷达在执行对海搜索与对空搜索时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对空搜索要简单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国家最先研制出来的都是对空搜索雷达(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对空探测与监视的需要,才开发出了雷达)。雷达在对空搜索的时候,遇到的干扰,以及所产生的杂波是相对较少的,特别是在搜索高空目标,以及天气情况不太恶劣的时候,几乎是不需要考虑干扰问题的。相反,在执行对还搜索任务的时候,就得考虑干扰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对雷达性能的影响了。

海面本身就可以反射电磁波,特别是在海况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当海浪的高度超过了三米时,对雷达产生的干扰是相当严重的。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批舰用雷达的对海探测能力相当糟糕的原因。而随着海战的发展,雷达对海上炮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研制专用对海搜索雷达的要求也就自然产生了。

最初地对海搜索雷达不是装备在战舰上的,而是装备在反潜飞机上的,而且最先被用在了寻找潜艇上。接着。开始大规模装备夜间侦察机,好让侦察机在夜间也能够发现海面上地战舰。也正是这些实战应用。让工程师逐步总结出了在对海搜索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海搜索雷达应该具有什么样地性能等。

25年初,帝国海军就提出了研制专用对海搜索雷达的要求,任务很快就被下达到了几个电子研究所。而当时潘泽康上校所在的广州物理电子研究所也承担了相关的研究任务。到25年中期的时候,第一部实验型地对海搜索雷达诞生。并且立即开始进行性能测试,并且通过广泛的实验解决了在最初设计时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到25年10月份的时候,实验工作结束,并且通过了海军的验收,海军对新雷达的性能也很满意,并且立即就下达了订购合同。当第一批雷达生产出来的时候,首先就提供给了第三特混舰队的那五艘战列舰。在为战列舰安装这批雷达的时候,工程师还将雷达与战舰的火控系统整合到了一起,因此,新雷达还具有火控能力。这要比以往通过拼装方式构建地雷达火控系统先进很多。这也算得上是第三特混舰队的一个秘密武器吧。

除了这五艘战列舰上有专用对海搜索雷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