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部分 (第1/4页)

如果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返回莫罗尼进行补给作业的话,那么他就必须得尽量把舰队向北挪一点,在奔袭莫罗尼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地节约时间,而且可以尽量选择在夜间发动突袭,这样第一特混舰队的航母就将毫无用武之地。

这也正是坎宁安为什么要将补给点选择在曼戈河入海口的原因。这里离莫桑比克海峡南端有大概180海里,已经进入了莫桑比克海峡中部海域了。而节约这180海里地航程,就相当于为舰队节约了大概6个小时,也是半个晚上的航行时间了,或者可以多出半个晚上的作战时间,而在战斗中,这6个小时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可以看得出来,坎宁安实际上也是在摸黑作战,战场对他来说也是不透明地。虽然,坎宁安收到了几条重要的情报,比如唐帝国舰队离开科伦坡港的时间,莫罗尼被攻占的时间,以及唐帝国陆战队在马达加斯加岛北部沿海地区修建水上飞机活动基地,而且这些情报都是准确的。

但是,坎宁安仍然没有任何与第一特混舰队,以及第三特混舰队直接有关的情报,也就是说,他并不知道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的具体活动情况。而坎宁安的所有决策都是通过他推测得出的结论做出的,而没有任何直接的情报来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战场上,双方的态势是比较均衡的。谈仁皓与常荐新所做的决策实际上也的通过推测得出的结论做出的。双方都没有任何关于对手的直接情报,都不知道对手的具体行踪,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在努力的寻找逮住对手的机会,然后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可以说,这也正是这里的天气因素造成的,如果没有这么恶劣的天气的话,双方航母派出的侦察机恐怕早就逮住对方了,而且战斗都以及有了结果了!

在与补给船队会合之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补充燃料与食物。坎宁安也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没有错的,如果第一特混舰队在莫桑比克海峡里的话,那么唐帝国海军的侦察机就已经出现了。下午,在与补给船队脱离之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就开赴印度礁北部海域机动待命。坎宁安最为需要的就是一条确切情报,哪怕是不确切的情报也好。比如,还在莫罗尼的补给船只出发的消息,或者是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到达了莫罗尼的消息。这些,都可以让他做出新的判断。

关键情报没有等来,到晚上十一点前,坎宁安等来的是补给船队遭到突然炮击的消息,随后补给船队就没有再发来任何消息了。唯一的解释就是,补给船队被干掉了,而且是被迅速的干掉了。他只收到了一封电报,可这已经足够了,电报中提到了对方有主力舰,而且还有大批的巡洋舰与驱逐舰,炮火相当的猛烈,补给船只接二连三的被击中!

这肯定是第三特混舰队。这是坎宁安做出的第一个判断,接着,他就认为第一特混舰队在第三特混舰队附近,只是因为在夜间,所以第一特混舰队没有参加作战行动。另外唐帝国海军知道了他的行踪,所以才出现在了莫桑比克海峡的南端,要把他堵死在莫桑比克海峡里,而天一亮,唐帝国的轰炸机就将到达他的头顶上!

别说是坎宁安,随便哪个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换了斯普鲁恩斯,谈仁皓等人都一样。也就是说,当时坎宁安想到的不是立即去找到第三特混舰队决战,而是逃命。就算他能够在夜间击败第三特混舰队,可只要没有打掉第一特混舰队,而且被拖在了莫桑比克海峡里的话,那么在天亮后,他就得彻底完蛋,而坎宁安已经多次接到警告,绝不可小看唐帝国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能力!更糟糕的是,英国远征舰队里的那三艘航母正在开普敦港接受紧急抢修,根本就没有随同坎宁安的舰队一起行动呢!

现在,坎宁安与常荐新想到的都是逃命,而不是决一雌雄,这也算是海战中的偶然性吧!

第十五卷 绝地反击 第二十四节 恐惧

有心理学家研究过人为什么会产生恐惧,而研究的结果是,只有在不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时,人才会产生恐惧,当了解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后,就不会产生恐惧,或者说不会过度的恐惧了。

当时,常荐新与坎宁安首先感到恐惧的原因都一样,都是他们不了解对手,准确地说,是不了解对手的意图,以及具体情况,所以才会感到害怕。同样的,谈仁皓没有让第一特混舰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莫桑比克海峡,而是想首先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也正是因为他不知道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具体规模,主要是他不知道英法联合远征舰队里面并没有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