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2/4页)

瓦的发电量是什么概念?李立天虽然对电力不是很熟悉,但是他也听说过,国建设的三峡电站,发电功率的顶峰,也就是一千八百多万千瓦,而国所有的核电站加起来,数字也就千多兆瓦,也就是说,封敬亭所说的这个地热发电站,功率要超过所有核电站加起来的总和,超过三峡电站的一半,而它所用的成本,差不多只相当于三峡的百分之一,建设周期,建设周期——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而三峡,18年。

“这怎么可能?”这是李立天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反应。

看到李立天惊讶的态度,封敬亭嘿嘿一笑:“曹进学把这个报告单独交给我的时候,我也是跟你现在一个表情,觉得很不可思议。之前我在西藏见过的羊八井地热电站,总容量25兆瓦,输出功率也就15兆瓦,相当于这个设计的百分之一点五,但是当我仔细看完整个设计思路的时候,真是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虽然我比他们大不了几岁,但是在想象力面前,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一般的地热发电站都是建在靠近大陆板块交界,地震活跃地带,因为地层活动剧烈,有地热蒸气来源的地方,因为是“靠地吃饭”,发电容量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像火电厂或者核电厂一样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地热电站,是美国的盖色尔斯地热电站,但它的总容量也不超过40兆瓦,如果按照同样的热效率来换算,总发电量也就是25兆瓦不到,算起来比羊八井也打不了多少。

但是我们都忘了,地热电站受限制的最大原因,不是其他,而是因为热源不够大,但其实最大的热源一直就在距离我们近在咫尺的地方,只是我们的生活常识,常常把它忽视了而已。”

封敬亭说道这里的时候,李立天好像有点懵懂的明白了,两眼之间就像猫头鹰一样放出了精光:“你是说……地球?”

“对,就是地球。”

地球内部因为有大量放射性重元素不断进行热核反应,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心温度可达6000度以上,跟太阳表层有时候的温度相当,其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煤的亿倍,是一个几乎可以说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

曹进学的最基本设想就是通过魔法,将地球内部的热源与外在相连,就如同之前伊凡所作的“卡梅尔的恩赐”一般,当然,他交给封敬亭的时候,只是一个类似头脑风暴的初步建议,整个方案并不完善,很明显,岩浆并不是普通的水,底层内部超高的压力,很可能就会让这种实验成为整个人类的灾难——地球内部的压力相当于上百万个大气压,想象一下岩浆如同高压水枪一般喷薄而出,淹没整个地球表层的情况,就会知道,这种危险性究竟有大多。

但人类从来就不会在危险面前被吓倒,因为这是一群认识规律的理性生物,大自然的力量再可怕,也不过是规律的产物。

在封敬亭的详细技术方案,对曹近学的设想做了很大的完善,以及补充,在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他已经基本验证了这种方案的安全性:跟原来曹进学直接连通地球外核,靠冷却液态岩浆不同,封敬亭的着眼点是在地壳与地幔相接的部位,位于地下5公里左右的岩石圈,平均温度仅为150度左右,而且因为处在致密的板块上层,安全性有了极大的保证,而且150度的温度,也已经足够让水形成水蒸气。

相比较而言,曹进学的初始想法等于是想直接去火堆里用手去拿火,但是这个行为太过危险,而且没有必要,封敬亭的方案就是架上一口铁锅,让火加热这口锅,只需要直接等水开就行。

这种地热的来源不像常规的地热项目,都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它是用魔法“人工”开凿的热源,只要资金跟得上,这种发电的规模几乎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而且对发电机的容量也可以灵活应变——有多大的发电机,就开一个多大的“加热口”,跟闲的所有发电方式比起来,魔法地热发电几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污染,无辐射,对气候、地理几乎没有任何要求,技术含量低且成熟,一旦投入正常运行,除了必要的设备运行维护以及人工,几乎不存在其他任何形式的成本,常规火电沼大的原料及运输成本,核电站的安全成本,在这里统统没有,哦,也许有一点,需要安排几个专门的监管人员随时监测地层活跃状况,一旦发现不对,需要立刻切断魔法孔洞,以防止可能的灾难。

在封敬亭的设计,这个地热电站将会被建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撒东部10公里左右的郊区,李立天专门开辟出的一块用于建设工业区的地方,按照封敬亭的规划,他要在这里建立起一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