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 (第1/4页)

┪恼碌幕奚��

加上这篇文章只是在融合而已,并没有引动“浩然正气”,所以根本无法判定它的优劣级别。

周坤可以说是把一切都算计得天衣无缝。

哪怕是作弊,他也不会让眼前这些土鳖给看出一丝端倪来。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着,中央圣朝这群转院生们吟诵诗词的速度,已经完全慢了下来。每一首诗词之间的间隔时间,越拉越来,看得出来,他们各自的“存稿”都已经在方才爆发完了,现在每一首诗词,都是临场作出来的。

终于,又过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这些临场所做的诗词,也渐渐没有了后续。

“怎么样,你们还行不行?还要时间的话,本侯完全可以继续等下去。”足足一炷香的时间,转院生那边都不再有新的诗词吟诵出来,孟斯傲终于是轻轻一笑,对着他们开口了。

第306章 床前明月光的档次(二)

孟斯傲若是想靠一位不为人知的隐世大儒的诗文,扭转眼前的局面,一举镇压住这群转院生,只怕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你能吟诵大儒的传世之作,这群中央圣朝来的转院生也一样可以,到时候,双方的较量,就等于是变成了大儒和大儒之间的交锋。

但是,转院生这边,现在却已经积累起了如此庞大的“浩然正气”,哪怕各位大儒的传世之作不相上下,但是他们拥有这一团硕大的“浩然正气”,就等于是拥有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道理,大离这边的众人能够想明白,中央圣朝的这群转院生自然也一定能够想得到,而孟斯傲更是完全没有理由会想不明白这么简单一个道理。

但是,他却依然放任这群转院生掠夺“浩然正气”不管。

他这莫名的信心,究竟是哪里来的?!

就连一直对孟斯傲信心十足的纨绔众们,这会儿也是有点紧张了起来。毕竟,双方能够施展的手段,都摆在了明面上,根本没有留后手之说。

所谓的后手,也不过是比拼双方能够吟诵大儒传世篇章的数量而已。

这“正气堂”之中的浩然正气终究只是借来的,并不是自身的力量。这些“浩然正气”所衍化出来的诗文、篇章的力量,也是这文曲阁的大儒对于吟诵出来的诗文、篇章的感悟,和吟诵之人的体悟完全没有关系。

本来,这“正气堂”就是让学子们能够更加直观看清一篇诗词、文章优劣的地方。就算有比斗,也是双方各做诗文、篇章,从来没有像今天玩得这么大过——

大离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们,和中央圣朝来的青年天才们,这种比斗的阵容,一般也就只有在“百院争鸣”上才能看到。

就在这“正气堂”中剑拔弩张的时候,文曲阁后院的一个湖心亭中,一场对弈,也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横纵一百六十九路棋盘上,黑白两条大龙纠缠厮杀,执子的双方却是一脸的云淡风轻,落子之间,还在喝茶笑谈。

“我在这文曲阁三十五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手执白子的,是一个外貌约莫五十出头的儒士,蓄着一缕长胡须,身着一袭天青色的儒衫。

坐在他对面执黑子的,是一位看上去已经有些龙钟的老者,穿着一身白色儒衫,头发、眉毛、胡须都一片发白,脸上却是没有半点的老人斑,除了容貌略显老态外,整个人浑身上下都洋溢出一股矍铄的气息来。

亭子之中,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一个看起来比较年轻,约莫三十四岁的儒士,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衫,正坐在亭子的环形石凳上,看着亭外的荷花池。

此时才是开春时节,湖面上一片碧波荡漾,能清晰看到底下游动的锦鲤,还没有那种夏日十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盎然景致。

不过这黑衣儒士却是看得很入神,丝毫没有厌倦的神色流露出来。

“自从孟天策离开京师后,文曲阁中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能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先圣书院的这群小辈们,还是差得很远啊。”白衣老者思量许久,终于又一枚黑子落了下去,“也是,如今天地灵气充沛,就算是修炼将阶功法,积累灵力的速度也要比蕴养‘浩然正气’来得快一些。照此下去,只怕等我们这些人老死后,大儒的数量就要越来越少喽。”

“褚老也别太悲观了。”对面的青衣儒士笑了笑,“毕竟‘浩然正气’的养气法门还在不断改进之中,没有办法和传承了两个时代的修士功法相比,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现在各大王朝的权贵世家,年轻一辈都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