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 (第2/4页)

李岩早就被发到了此处,虽然有着一身的武艺,但他却已经知道个人的武功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只有团结更多的人,才能与官府周旋。所以这两年来,他居然就隐忍了下来,并用白莲教的一套手段,在这里结下了不少的兄弟。

李自成的到来,使得李岩的信心大增,两人联手之下,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一大批亲信。也活该他们有机会再造反,因为朝廷财政上的困难,今年甘肃这里的居然欠了军饷达数月之久,再加上当兵的在家乡的土地被一些权贵所侵占,使得将士们多有怨言。有人还因此偷偷逃走,对此甘肃当地的武官也不当回事,在他们看来少几个兵丁,他们反而能吃更多的空饷,反而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来,这些上司对普通士兵就更加的苛刻了。双方之间的矛盾被李自成二人看在眼里,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在八月中秋与部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两人便一唱一和地开始挑唆了起来,几次有意无意地提及了上官的贪婪,以及将士们处境之难。

那些寻常的军士对此可是感同身受,在酒意的驱使之下,便也随着他们二人破口大骂为官者的不堪。却不知道此时正好有当地卫所的上官受李自成之邀前来赴会,当听到大家对自己的辱骂之后,上官自然不能忍受,当即便让人对这些人动了刑。

这些将士们原来就对上司心怀怨恨,现在又被其责打,在酒精的作用下便悍然反抗了。那上官所带亲信不过百数,而在这里却有数百名精壮之士,两边一旦动起了手来,自然胜败可分了。而趁着双方打在一处,情形混乱的当口,李自成便偷偷靠近了上官,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

当大家陡然发现上官被杀的时候,多数人都被惊醒了,但是事实却已经无法改变。李自成随即挑动道:“我们杀了上司军官,朝廷必不会轻饶了我等。只怕我们会受尽凌辱而死,而且还会祸及自己的家人哪。”

众人可不知道这趁乱杀了上官的究竟是谁,眼见得李自成说得在理,一个个都如丧考妣。最后终于有人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造反!反正都是一死,我们何不为了自己的将来拼上一拼呢?或许我们还能开创出一个新的王朝,到时候大家不但不会死,还能光宗耀祖呢,以后我们都不用再受那些狗官的腌臜气了!”李岩适时地出来再在干柴上添了一把火。

到了这个份上,不是造反就是一死,众军士当即就做出了决定。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他们将那上官带来的一众亲兵也给杀了个干净,就此彻底断绝了后路。而后他们这几百人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行动。

甘肃当地官军的待遇不但比不过辽东等重镇,就连陕西等地也无法相比,这里的官军也都是憋了一肚子的气无处撒的。所以在李自成他们打出了旗号造反之后,短短时日里就有数千人来跟随。这个时候,李岩更发挥了自己鼓动人心的手段,提出了均田地,免粮赋的口号。称只要是归附了李自成的人,不但可以得到富人那里夺来的良田,而且将不收取任何的税赋。这个口号一出,更使得百姓们对他们热烈拥戴,李自成的反军数量也急剧上升,从区区的几千,陡然就增加到了将近五万人,而且多是原来的官军,这实力是更胜高迎祥当年。

见到手中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人马,李自成就再次打出了闯王的旗号,这一次,他自然就理所当然的成了闯王了。如此一来,在进入了九月之后,又来了不少原来是高迎祥旧部的人马,这使得李自成的势力再次得到了扩张。

甘肃官府几次出兵,都被他们杀得大败,最终只得用六百里加急想朝廷求救。而此事很快就为李自成所知,李岩便因此设下了一个应对的方法。他很清楚,一旦朝廷派兵,多半便是辽东军,这可不是自己能够应付得了的,只有出奇兵,才有取胜的把握。所以他的策略就是把官军引进来,把他们的后勤补给线给拉长了,从而借着甘肃当地百姓已经为自己所收买的便利来掐断他们的补给,从而不战而胜。

这个策略很是成功,吴三桂因为对反军的轻视,完全忽略了补给的问题,待到他察觉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军中可用之粮不足三日,这让他大为担心。他连忙叫来了麾下将领,让他们派人去后面催粮,务必要让人在三日内将粮食送来,而他自己则带了人马继续在周围寻找敌人。但这一切都已经被当地的百姓通过种种手段通知了远远地避开官军锋芒的李自成他们。

两日之后,在距离官军大营足有七十里的雅砻江边,押送着数百车粮食的朝廷官军被反军趁夜偷袭,两千许人的队伍被五千多人包了饺子,只逃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