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页)

不善逢迎,故为原县长及县尉不喜,一直做一般士兵。周瑜知其勇壮忠直,遂将原县尉除名,将李通直接擢升为县尉,令其统领县府之兵。此外,他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一时间,虽是小小县庭,却也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员精简,各司其责,风气为之一新。在治吏同时,他夙兴夜寐,事必躬亲,处理了一批积压下来的案子。又领着县尉李通、老吏王德等人在各乡亭转了一阵,清理撤换了一批不忠职守或鱼弄乡民的前任县长委派的乡亭长,抚慰了食不裹腹的乡民。境内原本群盗出没,周瑜领兵多次清扫,以剿除与招抚并用。他知道大多盗贼多因家贫方才走上这条路,故多以好言招抚,告诫他们只要归顺,一律不念旧恶。所以,很多盗贼自动放下武器,重新为民,余下的或被扫灭,或逃往他县。一晃二、三月过去了,周瑜大名和德政恩信已在县境广为传颂了。百姓都赞周郎恩信卓著,也知道此周郎就是在江东与孙策统领大军、雄霸江东的那个周郎,都称逢上了一个爱民恤民、勤于政事、甚有作为的县长,此生也算知足了。周郎每至一乡,该乡百姓无不奔走相告,都来一睹周郎风采,如同观赏庙会或看皇帝出行一般。不仅如此,周郎的名声也传到周围数县,几乎整个庐江郡都知道昔日定江东的周郎在居巢做县长,深受百姓爱戴。但周瑜并未以此自喜,相反,他心内总如压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便是:转眼将至秋季,干旱的田地里依旧棵粒无收,饥饿威胁着县境内近十万苍生百姓的生命。不少人家举家奄奄一息、坐以待毙。而县庭的库内,自然是早无余粮的了,连县庭官吏们自身都难以为继,各自在外县购高价谷子。

这天,周瑜刚从乡里回到县城,带着县尉李通、县丞王德并二个椽吏、几个县庭兵在县城内沿街巡查。阴历七月,太阳象一面燃烧着的铜锣挂在正当空,热辣辣的光芒毫不留情地烤炙着大地。小城里原本都要干得冒烟的街道和房屋都烤焦了一样发出辟啪辟啪的响声。大街两旁柳树、樟树的树叶早都被捋得精光,剩下的枯枝也被烤得发烫、冒烟。一些苍蝇在垃圾堆上、在叫花子的脸上、在污浊的地上、在酒馆的没有一丝油荤的饭桌上四处嗡嗡地叫着,似也在喊饿一般。十字路口的大树下、小胡同里的残垣断壁内,只要是荫凉之处,就卧着嗷嗷待哺、面黄肌瘦的饥民,皆有气无力、眼巴巴地望着人,如等死一般。一旦遇见从县城过路的客商或路人,便用劲爬起来,围上去磕头乞讨。看见这样情景,周瑜内心十分沉重。他的脸上沁出汗珠。跟在后面的一个兵士要给他撑起伞盖,被他推开了。

一个几乎全身赤裸、身上滚满灰尘、腰间系着一块破的紫色麻布遮羞的叫花子撑着棍子爬到周瑜面前伸手:“周大人!小人三天没有吃了!您给些吃的吧!”

话没有说完,他眼睛一翻,歪倒在地上,昏迷过去。

周瑜身后的县尉李通赶紧令两个兵士将他抬到一边树下的荫凉处。周瑜从袖里掏出二两银子对李通说:“弄点水给他喝!再给他买些吃的!”跟着又问身后的县丞王德:“本县尚有银两200余两,欲买些谷米,赈灾救民,不知可买多少?”

王德苦笑:“大人!本县连着二年颗烂粒无收,就是米店,又哪里来的麦米?个别米店高价从外地运来一些小米和黍,是在贵得惊人,可谓一斛千金,只供大户人家购买!大人就是有千斤银两,也救不了多少人!”王德留着很长的白花花的山羊胡子,一脸的皱纹,看上去象过了花甲之年,其实他才四十出头。因为苦笑与无奈的表情,他脸上的皱纹显得更密了。

周瑜连道:“惭愧!我只知天下大荒,饥民遍野,却不知谷米贵到这般!我每日将银两交给厨人弄吃的,却不知那谷米是多少银两买来的!惭愧!”

正说着,前面有人喊:“抓盗贼!抓盗贼!”'霸气 书库 。。'

喊声中,只见一个面黄肌瘦的小男孩拼命跑了过来,后面一个小贩样的男子追赶着他。旁边坐着或躺着的乞丐和小贩们均无动于衷,不知是没有了力气,还是司空见惯。那小孩刚跑到周瑜面前,脚一软,栽倒在地。小贩赶了上来,摁住小孩,打他的头,边打边道:“叫你偷!叫你偷!”少年不喊不叫,抱着头,默默地任他打。

“住手!”周瑜喝道。

小贩抬头,看见周瑜和后面的一帮县庭里的人,赶紧住了手。

县尉李通对小贩怒道:“你怎敢如此放肆殴打一个小孩?”

小贩赶紧跪下对周瑜禀道:“大人!小人是卖烧饼的!一个饼值三两银子,是小的借钱买高价麦粉烙的饼!我家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