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

这份笔录被以各种精彩的模式传递着,包括手机短信。

那一年,手机短信息正式登陆到大家的生活当中来,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式,普及到每一个有手机的人群当中。一开始,大家还把这一功能当作是手机的一种倒退,不就是过去的那种传呼机的功能吗!好多人还依旧在用传呼机呢,比如我们一脸唯物、守心如玉的王梅副主任。开始还是没手机的打电话到服务台给手机使用者留言,后来才发现,短信的自写功能远远超过了传呼带来到短信。当大量原创短信开始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手机短信是个相当有潜力的庞大市场。

白云飞是在几个不断重复的版本中,依稀弄清除魏大洪那天到底是怎么豪放地回答交警问题的。虽然他托李艾给深入打探了好几回,还是没有看到那份笔录的原件。因为事情已经闹得太大了,所有部门都开始封口并审慎对待这一事件。

那天魏大洪尽管如此放肆地回答交警提问,但是却没有受到任何应有的惩罚。笔录还没完全做完,他家里人带着某位高人就出现了,几分寒暄之后就把他带出了交警支队。至于那位高人是谁,又是哪个交警放的行,一切都无据可查了。对外来说,一致的口径就是,魏大洪出了车祸后自己返回的家中,而交警赶到现场只发现了废弃的车辆。

对于魏大洪为什么会良心发现,第二天主动去自首,据说是我们那晚的消息起的作用。之前说过,大风雪过后,人们都守在家里过元旦,白云飞他们节目的收视率当然是绝对的高。虽然那天他们播出的只是短短的一条消息,但是已经足够让有些人震惊了。据说有关领导看到了,下令一定要严查。抗击暴风雪是全市的头等大事,怎么会有人还顶着这么大雪去蓄意撞人,一定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查是查,没有人说要报道。不过,陈老爷子的意外死亡,又让这一事件,盖也盖不住了。

在丁园愣头愣脑地来采访白云飞以后,当天他们节目组就播放了相关的消息。第二天,青州晚报就发表了李琳的署名文章《杰出青年企业家酿车祸 七寻老人雪夜里意外死亡》。白云飞知道,那位记者本来用的是七旬老人元旦前夜意外死亡。可是报社总编说,别那么敏感了,就改成了雪夜。

报社记者的消息是白云飞给的,想着他和李琳的感情属于修复期。有这么好的新闻题材,他哪能不表现一下呢,李琳最好的姐妹就是晚报社会新闻部的。其实,白云飞也有私心,就是媒体联动一下,不至于被批评。也就是说,新闻出来了,不是一家要报,大家都在报,那就很正常了。有关部门也就不至于盯着他们一家不放,否则给广电局发个文,也够电视台吃几壶的。

至于陈老爷子的死亡原因,问题就更复杂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7、她有那么无聊么?

至于陈老爷子的死亡原因,问题就更复杂了,这让白云飞他们在报道时不得不反复字斟句酌。

陈老爷子的家人说,当天老人被撞前气色一直很好,被撞了以后就曾经几度昏迷。虽然医院当时说老人自己要求出院,但是一定没有彻底检查过,受的是内伤呢?要是不被车刮一回,撞一回,老人能突然去世吗?

魏大洪家人的说法是,撞人的确不对 ,但那只是意外。魏大洪当时是喝多了,只不过有几下刮碰而已,事后医院也检查说陈老爷子没事,出院的时候陈老爷子也是签了字的。至于回家以后老人去世了,我们只能在道义立场上表示遗憾,但是法律角度上来说,魏大洪是没有责任的。

医院的说法,比较复杂,查个死亡原因也翻来覆去的。一开始说是外伤带动血管运行异常,血管供血不足伴发心梗,最后导致脑梗塞死亡。后来就直接变成了,病人患脑梗塞死亡,属于正常死亡。而这些说法,也是受害人家属和肇事司机家属分别传递出来的说法。官方的说法,一直还没有定论。

其实白云飞一直怀疑的是,受害人家属本来是一直认为陈老爷子属于自然死亡的。是谁让他们改变了主义,不但要去告肇事司机魏大洪,又让他们找到了《法制周刊》记者丁园呢?

这本来是个无头案,不过白云飞他们发出报道的第二天就有了结果。

去采访的记者回来,机器箱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为民做主,理当如此;勇执民声,还需相见。

记者也不知道是怎么被贴上了纸条的,对此是完全摸不清头脑。

白云飞把那纸条揭下翻过来一看,上面写着:皮带小巷,仅限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