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岬氖澜缡蔽颐侵换岷窟�罂蓿俊�

这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每一个人,尤其是为人父母的人必须去深思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至今为止,我们的前人几乎每一步成功,大多都经历了一种各自的苦难过程,而这种苦难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物质条件的贫乏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在极度的精神炼狱中所获得的。事实已经证明,物质贫困所造就的苦难和贫穷常常是催发人走向坚强和成功的重要因素。据悉,在每年考入中国很多重点大学的学子中,有很多恰恰来自于贫困的山区或农村而非什么贵族学校;在这些学生中,不少人是在一种让我们很多人难以想象的贫困和苦难中长大的。他们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学习条件,他们每天要做很多繁重的家务劳动;他们做作业的时候甚至连一盏灯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的奢侈;他们的父母一贫如洗,他们就算把全家都卖掉也买不起一台电脑;他们家徒四壁有的连一张写字桌都没有;他们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他们从来就没见过什么这个那个滋补品;他们身上的衣服经常是他们老父老母穿剩下的他们从来就没听说过什么名牌;他们从小就不知道变形金刚拿在手里玩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们更不知道电子宠物是个什么东西;他们没有时间关心去谢霆峰和王菲之间有什么蜚闻,他们只知道背起他们生病的老母翻山越岭去县城看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F4的歌声固然动人但他们听到更多的是嗷嗷待哺的家中老牛;他们高考时没有能力去买一大堆参考书,因为就这样他们已经快没钱买米了;尽管如此他们中有的人依然能够背起妈妈亲手缝制的棉被和布鞋、带着全家人的期望和全村父老乡亲的重托,独自来到他们为之奋斗了十几年的大学校园;在一片花花绿绿的同年龄中间,在其他同学的父母为他们自己的孩子上蹿下跳的时候,一个独自站在一边的农村孩子无疑体现着一种尊严,尽管他们什么也没有,但有一样珍贵的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那就是苦难中磨炼出来的人格和力量!

于是,在苦难中我们才看到了那双大眼睛,那双象征着希望工程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渴望,一种坚强,一种让人无法逃避的力量。而这种渴望这种坚强这种力量,正是来自于他们所承受过的苦难。

在北京有一所广渠门中学。1995年,这所学校做了一件公德无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办了一个“宏志班”,专门招收来自于北京地区尤其是远郊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至今“宏志班”已经招收了三、四百名学生。这些学生全部来自于生活贫困、父母残疾、不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家庭。

2001年初,一本名为《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的书出版了。书中记载的是这些“宏志班”的学生们他们一个一个让人辛酸而掉泪的生活故事。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该中学的副校长刘燕生老师以“相信您的心灵会为之震撼”为题,写下了如下这些文字:

“这是一本描述一些特困家庭孩子们自身经历和感受的作为书,它的作者是一群十六七岁的高中生。然而这本看似普通的作文集却有着它特殊的含义。因为它的作者们的校服上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

……

宏志班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然而,背负在每一个宏志班学生身上的故事则更是震撼人的心灵。他们的故事写进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写进了世间人情的冷暖;写进了少女早熟的认知;写进了他们的渴望和期盼。也许是特殊的经历锤炼了他们的性格,也许是‘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宏志精神’铸造了他们的品质。这一特殊的群体的成员们用他们的行动实践着‘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誓言,用他们的双手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用他们的的刻苦与勤奋来圆一个大学的梦……”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家长、每一位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官员和学者们,你们都应该来看一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心中深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力量。当我们婵思竭虑的在为请少年教育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当我们如此多的父母用大把大把的钞票来营造一种教育环境仍唉声叹气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思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很穷,但我很快乐

这是宏志班一个名叫郭跃的 2001级同学写的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很穷,但我很快乐》:

“就财富本身而言,贫穷决不是好事。但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贫穷又未尝不是一件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