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 (第2/4页)

鬼子了。

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就这么的被耽误了,等一战区接到十八集团军转交给军委会,军委会在转交给一战区的山东出现大股战斗力极强新伪军,并且有异动情报的时候,日军新增援的两个师团已经抵达了曹县、定陶一线。

这两个师团猬集在一起,进攻一起进,撤退一起撤。甚至连炮兵都编组在一起。只要稍有异动,便缩成一团的战术。让高海宽相当的头疼。

尽管因为郑州守备日军逃向了黄泛区,而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郑州,手头的三个师现在建制完整,无一伤亡。但是面对两个抱在一起,几乎是寸步不离的两个师团,饶是高海宽一惯以急中生智在28集团军见长,但是也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两天的战斗打下来,高海宽除了通过审讯捕获的少量日军战俘,得知了这两个日军师团的确切番号和怎么出现在曹县的之外,几乎是一无所获。自己反到是几次差点没有被日军这两个师团协同反击得手。

而他对面的日军两个师团在得知自己面前的中**队是28集团军之后,更是打死都不分兵。就这么与高海宽在通许一线打起对攻来。双方你来我往打的是不亦乐乎。高海宽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几次迂回日军侧翼,试图包抄,都因为日军防守过于严密而作罢。

在迂回包抄企图失败之后,高海宽曾经几次想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强行穿插,将两个师团日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开来,争取先合围两个日军师团中的一个。但穿插行动却因为日军两个师团形成了犄角之势,嗅觉也极为灵敏,还没有等高海宽的强行穿插部队展开,便立即相互靠拢在一起而失败。

高海宽的强行穿插,不仅没有将日军两个师团分割开来,反倒让日军两个师团抱的更紧。日军这一刺猬战术,让兵力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高海宽一筹莫展。

周口一线的刘家辉接到高海宽的电报之后,也感觉到有些纳闷。日军这次怎么一改往日的不将中**队放在眼里,大胆冒进,一个联队就敢攻击中**队一个军阵地的作风,怎么如此谨慎小心翼翼起来。

他也不想想,缅甸的15军的遭遇可以说是对日军刻骨铭心。在加上之前分兵合击的37师团和110师团的结局,那个日军指挥官还敢在28集团军面前在使用分兵合击的战术?那不是与自己送上门找死没有什么两样吗。

平汉线一战打到现在,战局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急转直下,到现在的处处受挫,伤亡惨重。日军的进攻也由当初的高歌猛进,到现在的越打越没有信心,越打伤亡越大。到现在仅仅倒在28集团军枪口之下的,前前后后就有三个步兵师团,一个战车旅团。

在加上确山一线覆灭在其他**手中的27师团,豫南的第3师团,以及被第5集团军击溃的58师团。日军大本营到现在已经丢掉了6个师团。这个损失让日军中国派遣军已经是伤筋动骨了。此次会战已经成为日军自从中日战争爆发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

让日军大本营闹心的是,此次会战的损失几乎都是永久性的损失。落在28集团军手中的37师团和110师团从师团长到普通士兵,加在一起也不过才跑回来六七百人。

62师团跑回郑州之后,好一阵子忙乎,也不过才收拢两千多溃军。就连落在其他中**队手中的第3师团和27师团加一起总共也只跑回来不到两千人。

尽管国内的人力资源已经出现紧张,但是兵还是好找的。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征兵制度的日本人征兵人家是不用抓的。

但是大量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军官和士官的损失却是永久无法弥补的。现在日军各条战线上越来越被动,永久性损失的部队越来越多,部队也越扩充越多。新师团一个接一个的成立。使得有经验的老兵、士官以及基层军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兵可以征来,但是这些可不是仅仅依靠征兵能征来的。

相比与那些老兵、士官以及基层军官的损失,日军大本营更心疼的是装备上的损失。现在日军国内的兵工厂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极点,海路的被封锁更是掐住了日军的命脉,在加上本身生产能力的制约。钢铁,燃料,稀有金属什么都缺。

现在日军的战争又以海战为主,海军那头怪兽在拼命的吞噬着钢铁。论到陆军武器装备生产这一块,陆军的各种武器产量是日见减少。而且随着部队的大批扩编,原有的储备也都见底了。

承担了日军装备生产,尤其是轻武器生产相当大一部分的中国东北各兵工厂又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轰炸范围之内。这些兵工厂与中国东北的铁矿、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