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3/4页)

种东西只有福建寿山一带出产,如今已经非常罕见了,过去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如今一两田黄能抵一斤黄金了。”

祝雨涵这么一说,杨帆多少有点犹豫了,这方面杨帆没有多少研究,最初的目的无非是本着投其所好的目的,给郝南送块印石。没想到祝雨涵出面找来的却是这么一种稀世之宝。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要送这个礼了,太贵重了!”杨帆不是舍不得钱,而是不希望郝南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祝雨涵淡淡的笑了笑说:“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但凡是一个人的嗜好,见到了好东西总是要向据为己有的。郝南也是正常人,只要你在言辞上稍微有点讲究,我想他不会拒绝这份礼物。”

杨帆还是有点犹豫,最后非常勉强的点了点头说:“那就试试看吧!”

祝雨涵领着杨帆上楼,敲开一扇门之后,里头露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看见祝雨涵非常开心的说:“小雨来了,昨天我还收到你父亲托人捎来的茶叶。”

祝雨涵甚是恭敬的朝老头笑着说:“徐伯伯,真的不好意思,委屈您割爱了。”

徐老头让两人进屋,不甚在乎的一挥手说:“谈不上割爱不割爱,我对金石印章之道并没有多少研究,只是早年间在福建的时候,凑巧得到一块田黄石,顺手就丢柜子里放着。昨天要不是你来电话问田黄石,我还差点忘记我还藏着这么一个东西呢。”

徐老头说着打开客厅里的陈列格下面的一个抽屉,从里头拿出一个盒子来递给祝雨涵说:“这就是我收藏的田黄石,不算是很大,也就是半斤多样子。”

祝雨涵接过盒子后笑着说:“按照现在的市价,我得付给您五斤黄金的钱。”

徐老头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钱的事情就免谈了,你给我也不会要。倒是你家老子这些年不断的送来茶叶,把老头子嘴巴给养刁了,别的茶都喝不上了。如今你家老子升官了,老头子的茶叶去年也断顿了一阵子,心里那个难受啊。后来只好厚着脸皮给你家老子打电话,他这才让人送来一斤今年的新茶。”

祝雨涵一听这话就乐了,把盒子递给杨帆后,笑着上前挽着徐老头的手笑着说:“徐伯伯,有我的这个朋友在,您今后喝茶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徐老头楞了一下,看看杨帆也就是个毛头小子。开始还以为杨帆是祝雨涵的司机的,现在听说是朋友,还能解决喝茶地问题,不由疑惑的问:“此话怎讲?”

祝雨涵笑着解释说:“您喝的纬县特供绿茶,正是出自我这个朋友的手笔。三年前他是纬县的区委书记,纬县循环工业园区和纬县新型农林模式,都是在他的手下诞生的。”

徐老头一听这个,立刻上前握着杨帆的手笑着说:“抱歉抱歉,老眼昏花了,倒没看出来这位是个青年俊杰。”

祝雨涵这个时候才笑着介绍说:“徐伯伯是江南大学副校长,经济学专家。这位是杨帆,京城社科院周明道前辈的关门弟子,算起来要叫您一声师叔。”“不敢不敢!周兄乃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徐某不敢与之相提并论。小伙子既然是周兄的弟子,在纬县能干出那等成绩来,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祝雨涵笑语如花的摇晃着徐老头的手臂说:“怎么当不得?您老也曾留学欧洲,和周老是同时代的人,又同为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我看就当得很。”

杨帆顺着祝雨涵意思上前恭敬的微微一点头说:“徐师叔!”

徐老头一阵感慨说:“十年动乱,搞经济的没几个能得善终,马老振臂一呼提倡计划生育,接过被活活整死。当初徐某苟且于福建,周兄蛰伏于皖南,终得幸存于乱世。”

说起往事来,徐老头显得有点絮叨唠。祝雨涵笑着摇晃一下徐老头说:“徐伯伯,您要去上课了。”

徐老头一拍脑门,笑着说:“对对,我上午还有两节课要上的。”

两人告辞下楼,上楼车后祝雨涵开着车子,一边笑着对杨帆说:“徐伯伯年近70,依旧不肯退出教育第一线,如今还带着几个硕士生,每天还有两节课要上。”

提起这个,杨帆不禁暗暗感慨,老一辈的献身精神如今不复亦!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强调自我,诚然这不能算是一种倒退,只能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必将产生的结果。

这个时候杨帆才打开盒子,里头一块红布包着一块石头,掀开红布一看,里头是一枚鹅卵石形状的黄色石头,外表光滑圆润,拿在手里有一种温润的感觉。放在阳光下照射,通体透明,像是那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