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就听另一位幕僚道:“王爷,就算威震伯他没这心思,王爷不能听之任之,防范于未然才是。”

忠守王点点头。

“所以臣才以为此计非我二弟莫属。”霍杙自信道,“一来让霍榷彻底开罪了锐敏王,斩断两人日后联手之可能。”那时再从旁挑唆一二,让这二人反目成仇。霍榷是绝不会投靠皇太子,而忠守王,霍榷又因阻止霍敏认其为嫡子得罪了自然不会回头,左辅王和右弼王又是扶不上墙的,余下的皇子又太小,都不成气候。

这般想来,霍榷还有什么前程可言?

至时,还不是任由他霍杙拿捏的。

霍杙算计倒是长远,这时他自然不会说出,便道:“二来这些由霍榷上奏,更显与王爷无关,亦更令人信服。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没错,就是这话。”说这话的人,正是吏部尚书樊安过。

樊安过,忠守王生母淑妃的舅父,按辈分论忠守王都要唤起一声舅公。

这樊安过虽贵为吏部尚书,却不能在内廷行走,一直以为耻,待内廷之人多有几分嫉恨。

霍榷正是内廷辅臣之一,让内廷的人吃亏,樊安过乐见其成,故而没有不赞同的。

忠守王思忖片刻,也以为是上策,便准了,又道:“只是开战在

霍杙和忠守王等人设计霍榷,霍榷自然是不知的。

这日,霍榷又是四更天便起,先到练武场习武一番,再更衣上朝。

霍榷才起身,袁瑶便也醒来了才要起身,霍榷却按住她道:“天还早着呢,快躺下。又不是没人服侍我了,你月子要紧。”

因生双生子消耗过大,霍榷执意要袁瑶坐双月子,袁瑶无法只得再躺下。

霍榷练了一会子枪法,活动开了筋骨出了汗才作罢。

袁瑶依旧在耳房坐月子,霍榷回来也不好再回耳房洗漱,搅扰了袁瑶歇息,就到上房盥洗了。

春雨是得了袁瑶的话,每日来服侍霍榷更衣。

霍榷整装齐备,又回耳房瞧了袁瑶一回,见她又安睡了,这才放心出门早朝去。

虽已入春,可到底日子还短,天色昏暗,各家早朝的大员,无不提灯开路的。

少时,霍榷这一路便遇上了吏部尚书樊安过的轿舆。

乔达近霍榷的轿舆窗边,轻声报与霍榷。

威震府和樊府一在城东,一城西,相差甚远,说是巧遇也太过牵强了,只能是有人故意为之了。

霍榷一时也想不出这里头的门道,但到底相遇不能视而不见,便让乔达小心上前打招呼。

就在这时,一人忽然从暗沉的胡同中窜出,拦下霍榷的轿舆,惊动了两路人马,纷纷拔刀所向。

“什么人,竟敢拦朝廷命官的轿舆。”威震府侍卫喝声问道。

这时樊安过的人提灯上前,樊安过亦下了轿,前来查看,众人只见一人衣衫褴褛,却不难看出其身披重孝的。

这人跪拦在霍榷轿舆之前,向霍榷连连叩首,每每额头都重重磕在地上,少时便见了血红,口中还不住道:“青天大老爷,草民也是别无他法了,小人一家死得冤屈,却投告无门。”

说罢,拦轿之人从怀中拿出血状一封,颤颤奉上。

“大胆,”不待霍榷说话,樊安过便道:“先不论你身负何种冤屈,贸然阻拦朝廷命官轿舆,就是大罪。也是你这刁民遇上的是威震伯,伯爷爱民如子,不会怪罪,不然你一家冤屈未雪,就得先脱一层皮。”

拦轿之人又忙连连叩首谢过霍榷的大恩。

在场之人,只要不是瞎子,是都瞧明白樊安过这是有意在维护这拦轿之人,让霍榷不好借此惩治打杀了拦轿之人。

想明白这些,端坐在轿内的霍榷挑了挑眉,隐忍着下了轿,却理会拦轿之人,对樊安过道:“樊大人说笑了,那大汉律法岂不成虚设。”

樊安过眉头一皱,此时拦轿之人却道:“草民愿领罪,只要青天大老爷能收下草民的状书。”

此时,再看樊安过又眉开眼笑了,“都是死的?还不把状子呈给你们伯爷。”

乔达等人自然不会听从樊安过的调遣,只是樊安过早知如此,樊家家丁上前去拿过血状,两手恭敬递予霍榷。

樊安过这番做作下来,霍榷也知这状子怕是不好接了,自然不会伸手去拿,只是樊安过也不用他去接,佯装扫看了血状几眼,回头立时就大喊道:“大胆刁民,可是吃了豹子胆了,竟然敢转告锐敏王。按我大汉律,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