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页)

有他自己逃了回来,正在帐外等候陛下发落呢!陛下,您要不要出去看一下?”

周主似乎早已料到结果,他的眼神也说不清是喜还是忧,顿了片刻,道:“朕知道了,你让石守信回去好好休息吧。”

冯青宝一呆,原以为周主会勃然大怒,却不料他神情自若,连一句骂也没有。

“是。”冯青宝一脸疑惑的走了出去。

如今却是名副其实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灵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强抑着心绪淡然说道:“看来,这盘棋是真的开始了,但愿会是个好结局。”

“必须是个好结局!”

周主的语气极为冷峻,脸上布满了浓重的杀气。

李灵感到了一丝寒意,不敢正视周主,又道:“希望李重进将军那边可以顶得住,不然我们的苦心就白费了。”

周主不语,忽然从袖中掏出一道圣旨,低声说道:“无疾,朕写好了一道密旨,你收好吧。决战之时,你就与长公主悄悄离开渝关,秘密回京,万一有所不测,你们便以此诏拥立太子继位,保住我大周的江山。”

李灵大惊,忙跪拜于地,道:“陛下神武雄略,承天之助,此战定可大获全胜,又何苦如此呢!请陛下为大周社稷着想,收回旨意。”

周主轻声一叹,扶起了李灵,道:“无疾,你应该明白,朕这么做,其实就是在为大周社稷着想。”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战凶险,如若柴荣有所不测,帝位空虚,军民之心动荡,则中原必将陷入混乱之势,四方诸侯并起,北汉,南唐、后蜀等国更会起兵侵犯,以雪前仇,更有辽国铁骑趁机南下,则大周危如累卵。

但若能及时扶立新帝,则军民之心有所依靠和寄托,内可消诸侯谋逆之心,外可号召全国上下抵抗敌人侵犯,只有如此,才能在精锐尽丧的情况下存有几分保全之机。

这一点,李灵自然是想得清楚,但他不理解的是,周主为何会对他信任如斯,几乎是把他当成了托孤之臣!

如此信任,李灵虽不解其意,却也是大为感动,双手捧过了那道圣旨,眼眶盈泪,哽咽不言。

夜色渐薄,东方隐隐发白,又是一个难眠之夜悄然流过。

————————

这场夜袭果然是以完败而告终,五千骑兵还未攻入辽营,却已被辽军的弓弩射倒一半,免强杀入辽营的却也淹没在辽军如潮的铁骑之中,五千骑兵,除石守信之外,几无生还。

诸将皆是大为痛惜,他们无料如何也想不通,一向英明的周主怎会突然间有这般昏溃的招法,白白让自家宝贵的骑兵去送死。

但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是周主真正要他们去送死,身为臣子,又岂敢有何怨言?

此后的数日间,天气愈加燥热,周主并未有什么新的举措,而关下的辽军似乎也消停了许多,竟是连续数日不来攻关。

待到第十日时,周主遂令全军整装待发,出关与辽军决一死战。

这一道旨意又如同一道惊雷臂在众将头顶,以不足五万的步卒去进攻十五万的辽军铁骑,此举形同自杀!

虽如此,诸将却也不得不集结各厢将士,振作精神,准备随周主下关去“慷慨赴死”。

出关之前,五万将士皆集于关内校场,周主身披金甲,手执方天画戟,登临将台,左右护卫着两百黑甲御林军,台下周军队伍齐整,旌旗鲜明,等待周主训话。

周主环顾四周,并未如将士们料想的那般慷慨陈词,鼓舞士气,却是对身旁的李灵说道:“无疾,把汤药分发给将士们吧。”

“遵旨。”

李灵遂传下号令,却见五百军士抬着两百多口大缸浩浩荡荡的开入了校场,给每一名将卒倒满了一碗药汤。

周主朗声说道:“此乃强身健体之药,诸位将士服下之后,便可随朕出关杀敌,自可战无不胜!”

这药汤色泽昏黄,乍一看颇似尿液,更兼气味辛涩,刺鼻的难闻,将士们不得不一支手端着,一支手掐着鼻子,谁还愿意把它喝下去。

周主见他们颇为犹豫,遂噌的一声抽出了宝剑,厉声喝道:“有敢抗旨者,杀无敕!”

周主军令严明,向来是说一不二,大伙眼见天子震怒,心下就是有万般不愿,却也不得不强憋着气一口气将药汤吞了下去,校场之上,一片叫苦之声。

周主见时机已到,遂慨然说道:“虏寇残暴,略侵中原,毁我家园,杀我族类,朕承天意,顺民心,起兵北伐,欲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