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静功六诀 (第2/2页)

用,就无法由识神用事,转向元神就位的过渡。

展是由“有为”转为“无为”的关键,这一点极为重要,也是大多数仙人不明白为什么久练仍不能进入无为之境的原因。

展中要有收,要有包容一切,又在一切之中的气概。

展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一切环境的干扰,又能吸收自然界一切精华。

展要轻松,自然会有浩然之气。

四、合

练功法要求“六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合是上下左右前后都要配合一致,一切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好像互相联通,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属于形与势(中丹田与夹脊)的运动;内三合是意与气合,气与形合,形与神合,形神要兼备。

看仙人功夫进步程度,就看合的表现,合是协调一切上下相随,内外要合,要“六合一统”。

五、静

意要静,意静才能神明。

自然界没有绝对的静止,静是全面平衡的运动,“意静”并不是思想静止,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是不去想,而又知道的最全面。

有感的能力而不去感,无觉而有灵感。

如果形体不正,势不圆,松展不平,内外不合,气运就不顺,神经必受干扰,再有妙法,也不可能意静下来。

必须形正,势圆松展统一,内外相合,气运平衡,才能真正静下来。

此时“意注神往”,即意念专注,发挥神的能动性),神会自动发挥本能,自动调整,保持中定。

六、自然

道法自然,自然是有规律的运动,要顺其自然,协调平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自然才能存在与发展。

违背自然而强求,必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

自然必须在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然不是随便自流,必须在“圆、松、展、合、静”五者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缺一就不会有自然之感。

只要能意识到“自然”就能自然做到松、展、圆、合、静。

所以说:万法归一、万法归自然,“一”是道,是自然规律,一定不可用意过强,不可强求。

尤其在神奇产生时,用意采气、守所、养气时,要勿忘,勿助,勿求,顺其自然,采之,纳之,收之,养之,形如太虚,气归自然。

自然是不以人为的,逆道,反其道而行之,逆修,才能了解自然。

罗睺之所以施展静功六大要诀,便是为了在夺魂枪式之后发动弑神枪式。

弑神枪式不是为了杀神境仙人,而是为了抹杀掉鸿钧老祖的元神。

罗睺知道圣人齐天,他要绝对灭杀圣仙几乎都不可能,又何况是道法深的鸿钧老祖。

“三界有个火云宫,宫中有三圣皇,只是三圣皇何去何从,诸圣皆不得知,你可有眉目?”鸿钧老祖曾经问陆压道。

“在盘古开天辟地以前,有天皇、地皇、人皇三圣,他们在元始天尊化身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便化身于天地间,故名伏羲、神农、轩辕。”陆压道君道。

“这三圣皇不是师尊的弟子,凭空出现,应该是天命之主的使者。”

鸿钧老祖大惊:“天命之主,莫非是师尊创世元灵最忌惮的帝王天?”

“应该错不了,照此来看,这天命之主绝无歹意,大师兄也不必过于惊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