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汉臣永存 (第1/2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荀爽原本边叹息着讲述着雒阳城中的种种,边捋着自己本就不多的胡须。 此时,一听荀彧的话,惊的将自己的胡子都不小心拽掉了两根。 直到下巴传来阵阵疼痛,这才回神。 “哎呦,老朽的胡子啊!” 看着手里几根发白的须发,荀爽满眼心疼,但看向张与的眼中却写满了惊喜。 要知道。 这少年都还没看到诏书内容,就能猜到是陛下的求救诏书! 再加上文若刚才说的,这少年两月前便预知了如今的局势。 如此奇才,他生平未曾所见! 陛下这次,也许真的有救了! 思及此,他立刻把拽掉的胡子小心翼翼地收回了衣袖。 随后,趁张与沉思,一把抓住了张与的衣袖,激动道: “小友啊!老朽一见你,就觉得你天庭饱满,地格方圆,如逢故人啊! 不知小友年岁几何?如何称呼?可有家室?” 啊? 这真的是……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荀氏八龙之一? 张与猝不及防,见此眼睛微微睁大,不由得侧头看向了身侧明显也没反应过来的刘备。 但荀爽完全没等张与开口。 他径直笑呵呵地从刘备手里,把还没捧热乎的诏书递给了张与,继续道: “小友啊,你说暂时救不出陛下,是不是有什么后手?你看老朽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见状,刘备机械的转头,错愕地看了荀彧一眼。 可荀彧眼带笑意,双手一摊,对着刘备和张与摇了摇头,摆明了‘与我无关’。 见此,张与定了定神,斟酌片刻,才缓缓开口: “荀先生!小子……” 话还没说完,荀爽就挥手打断道: “哎,小友叫我慈明兄便可!” 闻言,张与张了张嘴,还是没喊出慈明兄三个字。 最后无法,他对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拱了拱手: “荀……荀兄,小子张与,字子和。” 话这么说,但张与依旧觉得这几个字烫嘴的很,不由得暗道: 这都什么事啊? 自己跟荀家长辈都能平辈论交? 那以后他还怎么直视文若? 而荀爽知道了张与的名字,也就没乱扯那些有的没的。 直接直奔主题,张嘴就问: “子和小友,你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陛下?” 说到正事,众人立刻正色。 明白荀爽在雒阳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因此,荀彧先将最近的形势都告诉了荀爽。 荀爽听到联盟溃散,袁绍都有另立天子之心,微微有些浑浊的眸中充斥着复杂,良久才叹息一声: “原来,大汉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啊!” 皇纲不振,汉臣不臣,似群狼逐鹿,各有异心! 看荀爽神色似有些萎靡,刘备开口安慰: “如今雒阳之乱难免,未免生灵涂炭,备打算率军前往汜水关,击退吕布,先将董卓逼入长安,再救陛下!” 其实刘备也想拿着这衣带诏,号令诸侯攻入雒阳。 可是不说天下人对汉室的忠心还有几分。 单说若此事传出,陛下恐有性命之忧,刘备就不会这么做。 何况,只要陛下还在董卓手里,就是他有百万大军,单凭武力,也救不出陛下! 荀爽闻言,沉默着点了点头,只是试探的眼神不住的打量着张与。 看着手上明黄色的诏书,张与微微一思忖,提笔给司徒王允写了封信。 大意就是让王允忍一时之气,劝陛下保重性命,静等来日飞龙在天之时。 而刘备见此,也撕啦一声,将衣袍撕碎。 随后一手划过佩剑利刃,捉起一块衣袍,写了八个大字: 同心同德,汉臣永存。 见此,张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遣暗线将这两封信送了出去。 …… 翌日。 清晨。 晨光熹微。 大瑰山下,两只大军排列整齐,但又泾渭分明。 刘备身后站着张飞、许褚和许定,并一万大军。 张与和关羽并肩而立,身后分别站着陈到和典韦,也是同样带了一万大军。 因为此去乃是为了迎战吕布。 再加上吕布手下不仅士卒众多,还有张辽和高顺等悍将。 所以张与不敢托大,直接把能打的武将全都拉上了。 至于荀彧,主要是守城,以及配合孙坚。 因此除了何曼、何仪、刘辟、黄邵四人以外,就只留下了五千大军。 “主公,子和,此去务必小心。”荀彧站在一旁,沉沉开口。 所有的意外情形,三人这几日已经推演过很多次了。 如今已经到了发兵前夕,没什么好说的了。 刘备的目光挨个扫过张与、关羽等人,最后落到荀彧面上,开口道: “文若,后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主公放心,彧在一日,必保阳城与大瑰山无忧!”荀彧目光灼灼,坚定道。 “云长、叔至、子满,此行皆以军师所言为准,不可自作主张!”刘备又对关羽三人道。 三人闻令,纷纷抱拳应声。 轮到张与,刘备只是留了句: “万事不可逞强,谨防袁绍狗急跳墙!” 毕竟张与之前跟袁绍掐架的时候,颇有种你死我活的宿敌之感。 如今他引兵北上,要是张与又跟袁绍掐起来。 还真让他不放心! 闻言,张与也笑着应下了。 刘备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