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2/4页)

风清气朗的日子;岳锦堂邀安然两口子;去西郊逛园子去了。

这一进去安然就不禁暗暗点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奇花异草,假山怪石;鳞次栉比,目不暇接。

整个院子用画廊相连;一共有十二间雅舍;每一间雅舍都是独立的小院;景儿也各自不同;最妙的是;除了园子本来就有的四个门外;又添了几个小门;这样,就不用都从一个门进出;方便之余也保证了私密性;来去都无人得知。

这份巧思的确厉害;想必那些当官的很是喜欢;只不过,安然十分怀疑;明知道馆子是岳锦堂开的;哪个当官的不长眼;跑到这儿来吃席;不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岳锦堂;是个贪官吗;就当官的那点俸禄银子;不贪污受贿;这样等级的消费绝对承受不起。

来的不止安然跟梅大两口子;还有明月先生一干人;安然算是看出来了;这些江南的文人名仕;真是天天闲着没事儿干;有点儿事儿就都来掺和掺和。

逛了一圈最后在听雨轩落座;眼瞅就是晌午了,少不得要做几道菜招待几位先生;两位师兄前几天就到了苏州;如今就住在这园子里。

安然之前给师傅捎了封信去;把苏州的事儿说了;师傅的回信是两个师兄捎回来的;师傅信里说;这么多年两个师兄守在跟前;把终身大事都耽误了;年纪着实不小;也该成个家;让安然瞧着帮着师兄找两个嫂子。

安然看了,哭笑不得;师傅这儿把她当成媒婆了啊;不过,从师傅的字里行间;安然能感觉到师傅比之前在冀州的时候;心情好了许多;或许是因多年的老友在身边;两位老人说说笑笑的;自然开心。

至于师嫂的问题;二师兄倒是不难;只大师兄,因当年魏家的事,曾发誓一生不娶;有些难办;不过,梅大叫她不用发愁;他自有法子。

虽不知梅大有什么法子;可以过往的经验来看;事情交给他都能办的圆圆满满;也就不愁了。

大菜都是两个师兄掌勺;安然在一旁瞧着;不禁有些讶异。二师兄瞧见她的神色,不禁笑了起来:“是不是觉得师兄的厨艺有了长进;你这丫头如今可是名声在外;我们俩作为你的师兄;若再不长进;怕别人要笑话死了,且你那个安家食单;我跟大师兄可是研究了许久;就连师傅都说我们对菜肴的悟性;比过去强了许多。”

安然笑了起来:“那师妹可要恭喜两位师兄了。”

大师兄往外头瞟了一眼:“不过,这几位可都是江南的名仕;不大好伺候。”

安然摇摇头:“两位师兄的厨艺;还有什么可挑的;我就做一道主食好了。”

安然做的是一道面食;应着几位先生的嗜好;用嫩笋;小蘑菇;跟枸杞头打卤做浇头;因几位先生都有了些年纪;太劲道的面条怕不喜欢;便让狗子抻了细细的银丝面;在水里滚个开;捞出来;用泉水过凉;浇上炒好的浇头;让狗子端了上去。

二师兄不免有些担心:“小师妹做的这个面倒是清爽;只浇头有些过于简单;怕几位先生不喜。”

安然笑道:“师兄不知;这浇头看似简单;却有个典故在里头,嫩笋,小蘑菇;枸杞头;这三样极为鲜美;也可不用做浇头;入盐汤焯熟;用香熟油;胡椒;盐;再加上些许酱油;醋;拌着吃,也极美味;因新鲜爽脆的口感;又是山里产的时鲜蔬菜;故此又叫山家三脆;曾有诗人吟咏赞叹这道菜呢。”

大师兄笑道:“怪不得小师妹让顺子在齐州多念书呢;咱们当厨子的,虽不指望考状元;可识了字;念些书;也能多长些见识。”

安然:“顺子的腿可养好了?”

二师兄:“腿倒是好利落了;本来,这次我们想把他一起带过来;不想,临走他娘病了;他爹死的早;家里就剩下孤儿寡母;他一走没个照应哪成;就让他留下了;等他娘病好了再过来也一样;我们上船的时候;那小子哭的凄惨无比;一个劲儿的让我们给狗子捎话;说等他娘病一好就过来;还让狗子放心;狗子家里他也照应着呢。”

安然心里一热;这俩小家伙;别看认识的日子不多;这感情倒真好;或许是因身世相似;性情相投的缘故;这才一见如故。

有时,人与人之间真不在认识多长;有的人便认识了几十年;依然互相看不顺眼;有的人,只一面就能相知;这就是缘分。zy

安然到了前头的时候;就见几位先生又喝高了;正在凉亭中挥毫泼墨。

安然不禁好笑;岳锦堂如今倒越来越精明了;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酒香;一闻就知是难得的好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