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页)

杀害青衫的人是巫颂一族的人,他事前利用信任,先将青衫诱拐到此地,然后将其杀害,并且弄了一个完美现场。那么按照领地的大小,占据了大山一半领域的巫颂一族,他们需要提前一个时辰左右,也就是酉时左右的时候,就要从巫颂一族的领域出来,然后绕过姜戎族的耳目,来到这里,然后完成下面的事情。”

想到此,秦元再次动笔,在“作案时间”的下面写道:“纵横大,准备时间要求很长。”

“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秦元眼中的光芒,前所未有的闪亮,他的思绪,随着树枝的滑动,也是前所未有的清晰。

“昨天,我们去的时候,寨子里是空的,跋狐之前也说的很清楚的,寨子里面的人,倾巢而出,去后山寻找山魁了。寨子里的人,直到昨晚戌时三刻,才陆续回来。也就是说,在申时到戌时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时辰内,姜戎族的族人,一直分布在后山中,在寻找山魁的下场!”

秦元再次执笔写下:“前往凶杀的路上有拦截,纵横有苦难。”

“此外,我刚才在验青衫尸体的时候,摸过那根吊死青衫的绳子,上面并没有被雨水打湿过痕迹。按照那场雨的势头,足以将绳子完全浸湿。而现在仅仅经过一夜的时间,没有太阳的蒸发,密集度如此之深的绳索,不可能如此干燥!就算被蒸发干,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绳索是干燥的,也就是说,在申时下雨的时候,和青衫在一起的凶手,并没有在大山中行走,也就说那个时候,凶手必然不是在林中穿梭。因为这两族的族人,都是浑身**,没有穿衣服的习惯,所以一旦这两人在山中行走,那么无论是凶手还是青衫手拿着绳子,那么绳子势必会被雨水打湿,那么绳子上势必会留下痕迹。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凶手有没有可能会在下雨的时候,将绳子藏起来。这一点,完全没有任何的可能。”

想了想,秦元略带顽皮的写下了三个字:“不解释。”

“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凶手真如跋狐说的那样,是巫颂一族的族人,他们必须要在申时以后,从巫颂一族出发,因为那样绳子才可能是干燥的。然后他们要穿过密集的搜索人群,不在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来到这么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将青衫杀死。”

分析道这里,秦元忍不住轻笑一声,然后再次纸笔写下:“巫颂族人,没有作案时间。证据,吊死死者的那个绳索,呈干燥。”

写到这里,秦元忍不住将手中的树枝扔下,然后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这破案子,真不是人的工作!

想了想,秦元对着一旁的跋狐喊道:“跋狐,你们这片大山,有几个出口,那巫颂一族,有自己的下山之路吗?”

跋狐那边正和吴雄聊得愉快,听到秦元这么冷不丁的一问,先是一愣,旋即开口道:“这片大山,进山的道路,就这么一条。巫颂一族那边,没有下山的道路,我们两族都避世不出,根本不会下山去。”

“好了,我知道,就是随口问问。”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秦元随口搪塞了一个借口。

站在原地稍微活动了一会,秦元低着头,抱着双臂,望着自己写的几句话,暗自总结了起来:“首先通过绳子的干燥和那场雨下的时辰,将凶手的作案时间锁定在昨天申时到酉时之间。然后,在通过跋狐口中的只言片语和老虎的生活习惯,来推断出这片大山的面积。最后,在通过大山的面积来计算,从最近的巫颂一族的领域到案发现场所要用的时间,这其中包括中间可能会遇到的阻拦以及各种意外情况。”

“你这画的是什么?还有你这旁边写的是什么?”跋狐睁大眼睛,指着秦元脚下的东西,一脸好奇的问道。

就在刚才秦元喊了一声跋狐后,跋狐就跑了过来,望着秦元脚底的东西,皱眉思索起来,可惜秦元简体版的蝌蚪文,除了他,估计这天下,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在看懂了。

秦元笑而不语,蹲下身去,拿起树枝,在下面写上了龙飞凤舞的一行大字:“巫颂一族,有杀人动机,而无杀人时间。故此,有疑。其动机,不解也!”

ps:有点绕,看不懂的童鞋,再看一遍就好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其疑者,诡也

望着自己的这行蝌蚪文,秦元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个案子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有一个非要重要的疑点,那就是两个凶杀案,凶手都要选择这个地方?这里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需要两个凶手都要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