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优柔寡断的建文帝 (第2/3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写得实在可恨!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个笑话,可是对朕来说,不啻于是战书,是羞辱!”朱允炆脸上的表情虽然也没有刚才那般愤怒,但是以他的性子,却不是那么快就看开的人,要不,他也不会因为落陵封葬丢脸的事,不顾舆情,将所有藩王都留在京城,且至今耿耿于怀。

徐辉祖知道再劝下去可能会触怒皇帝,但关乎朝贡体系的大事,已经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了,他虽然效忠朱允炆,但是跟国家的百年大计比起来,自然是后者更为重要。

他连忙从锦墩上站起,跪在地上,用一种悲愤中带有劝慰的语气道:“微臣请陛下为大局着想!大明若与山南国交恶,朝廷的朝贡体系就将动荡!到时不仅是战马短缺的问题,在没有找到山南国的替代者之前,便不能再钳制北元!臣请陛下暂且忍耐一二,为国家社稷着想,与祖宗基业着想!”

徐辉祖悲愤的脸上恰到好处地流出了几滴眼泪,配上他那狼狈的样子,触动了朱允炆心中那根感性的弦,令他一时感动非常。

但这涌上来的感动,却不足以抚平他压抑的愤怒。只见朱允炆胸膛起伏不定,一双眼睛时而阴狠,时而犹豫,他也不看徐辉祖,硬声道:“魏国公公忠体国,让朕感动。但岂不闻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就是这样替朕分忧的?魏国公之言,虽老成谋国,但与曹国公相比,却还是欠缺了一些,没有站在朕的立场,替朕着想。”

没有替他着想?还拿自己与李景隆那小子相比!?

朱允炆这话就说得很重了,可谓诛心至极,徐辉祖委屈的怒火蓬勃而出,但他是个非常自制的人,脑中清明无比,他双眸含泪跪下请罪,“微臣不能为陛下分忧,罪该万死……”

徐辉祖可不是个轻易动摇的人,请罪的同时,飞快地想好了接下来的劝谏之言,继续苦口婆心地劝道:“可是,陛下,山南国的事情,已不再是简单的邦交,而是大明未数十年来捭阖纵横的国策,一旦动摇,则先帝的数十年辛苦将付诸东流!北元与藩王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北元若是复兴,朝廷只能加强塞王们的军事实力,到时陛下如何削藩?山南小国与北元和削藩相比何足挂齿?请陛下息怒。”

听了徐辉祖这话,朱允炆惊得猛然一下往后靠在龙椅上。

徐辉祖刚才说的“北元”与“藩王”,正是说到朱允炆的心坎上,他动摇了。

只见,他的右手紧紧地攥着朱笔,脸上阴晴不定,平日里那宽宏的作态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

今天的屈辱他不陌生,有些熟悉,自己可是天子!天下第一人!九五至尊!不应该是如皇爷爷一样,龙威如狱,让天下人匍匐在自己脚下听命的吗!?如何到了自己这里,受到侮辱还要处处忍耐呢!?

若是北元与藩王倒也罢了,可是一个听都没怎么听过的弹丸岛国,却也敢让如此嚣张,这也太难忍了!

他心里不禁感叹,就连那湘王和高阳王都可以快意恩仇,朕身为天子,却处处都要掣肘!做人难,做皇帝更难啊。

良久之后,朱允炆的脸色才算恢复正常,他望着额头已经磕出鲜血的徐辉祖一眼,心中一凛:

刚才只顾生气,忘记徐辉祖可是托孤重臣之首,其势力,不管在朝堂还是军中都可谓盘根错节,树大根深……不说他徐家的家世、声望和他手中的大半京营,单说他与辽东总兵杨文的交情就不得了,若是给人知道了今天的情况,朕还不落下个苛待重臣的名声!?那十万辽东铁骑不会生出什么是非吧?

朱允炆吞咽了一下口水,暗道一声失策,他赶紧起身离开御案,来到徐辉祖的面前将他扶起,劝慰道:“魏国公请起,朕刚才给气糊涂了,没有注意到,快快起来说话。”

此刻的徐辉祖,那额头上已经满是淤青,还破了几处皮,渗出鲜血,他没有让朱允炆难堪,反而诚惶诚恐地坐回锦墩上,继续道:“陛下,这份国书,我们自然是不能听的,可也不能明着训斥,拖着就好了。那山南国世子起码要在京城滞留一段时间,以陛下的气度与风姿,自然会让他们自惭形秽。”

朱允炆眼睛一亮,恢复了往日的那种宽宏,很是矜持地说道:“朕也想明白了,大明乃是礼仪之邦,蛮荒小国可以无礼,可我大明又岂能以无礼待之,所谓来者即是客。朕不仅不计较他们的无礼,朕还要展露胸襟,宽恕那小国世子的各种无礼行为,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往后自有分辨。”

嘴上虽然是如此说,他心中却还是有些放不下,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朱久炎小时候的样貌。他此刻倒是有些羡慕朱久炎,自己若是能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