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天威 下 (第2/3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果然!

皇帝震怒:“咱常常奇怪他们为什么身居侯爵贵位却时常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他们在想什么呢?”

”不纯之臣!”他做了总结。

四位开国侯爵因此全部被锁拿下狱,没过几天他们四个就都被削去了爵位,最终被皇帝下令处死,抄没家产。

一群追随过他们的旧部也跟着人头落地,不仅如此,他们的家眷亲属全跟着倒了血霉。

跟随过四位侯爵的部下何止千万,按照关系网诛连起来,牵扯甚广。

连韩国公,左丞相,位居功臣第一的李善长,也因“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被锁拿到京城问罪。

这位被老朱比作汉之萧何的下场很显然,在四大侯爵被枭首示众的那一刻,这位已经退休的老丞相的宣判也开始了,除爵!全府上下被查抄一空!

李善长赫赫一代名相,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不得善终,一夜之间,便荣光不再,大厦颓倾。

李家七十余人全部被处死。

余者如河南侯陆等从犯,其家眷亲属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这还没完,老朱的重中之重并非处置胡惟庸逆党,而是借由此事开始又一轮规模极大的清洗,但凡与胡惟庸稍微有些关系的功臣纷纷被冠上奸党、逆党的名义,全部被锁拿下狱。

然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收集证据,联合会审定夺。

整个京城再次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南京城可谓处处响起啼哭之声,时常有凶神恶煞的三法司官员(锦衣卫给雪藏了,也失去了抓人的权利。)领着一群禁军,突然便包围了某位勋贵、朝臣的府邸,然后便是一阵鸡飞狗跳,从上到下只要是人全部锁拿入狱。

大批功勋宿将皆受到株连,牵连致死者多达三万余人,朝廷四品以上官员死了不下二百人,四品以下那就更多了,老朱这一番清洗,整个大明的官员体系几乎又被他用筛子过了一遍。

新科榜眼、刚点的庶吉士杜文长刚刚成婚,正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之际,每天离家之前都会紧紧拥抱妻子,好半天才肯松开。

“相公,当官这么危险,这么痛苦,这么提心吊胆的,咱不做还不成吗?”妻子泣道。

杜文长苦笑一声,“那还真不行。”

每天都是生离死别,年纪轻轻的杜文长甚至已经为自己定好棺材,写好遗书,时刻准备面对死亡。

遗书放好,抱着娇妻嚎啕大哭:“等我回来!”

说罢,杜文长就踏上了“早朝”的道路。

恩,今天的早朝比较平静,皇上只杀了两个官员,我的脑袋还在,唔,美好的一天。

散朝了,杜文长急急忙忙往家赶,娇妻已经远远的地迎了出来,看到他归来,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路过的吏部尚书詹徽看着熟悉的一幕,不禁老泪纵横,“活下来了,不容易啊。”

(写到这,读者大大请别骂我胡说八道,诚然,这里面有夸张的成分,但却是明初官员的真实写照;朱元璋在位的时间里被杀死的官员多达十多万,这样的一个庞大的数字却单单是朱元璋一个人制造的。偏偏在他执政期间朝廷却是异常稳靠,处理贪官的铁血手段有拉拢民心的作用,所以对于平民来说,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反对想法。

另外一点则是因为朱元璋把所有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军队都是只听皇帝一人号令,自然不会有人敢于挑战权威。正是因为这两张底牌,才让他的统治偏偏可以长治久安。)

空出一大批官位怎么办呢?增加科举考试!明知道在洪武皇帝手下当官是个高危职业,却偏偏考试的人就是络绎不绝。

科考的速度没有皇帝杀得快怎么办?老朱有办法,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多,朝廷培训一番直接上岗……

因此,很多还在读书的监生,直接披上了官袍,走马上任。

连他们自己都是一脸的喜不自胜、不敢相信,但大家千万别羡慕他们,能在权力的诱惑当中坚守本心的毕竟只能是少数。

这些官员大多数的下场,会跟他们前辈们的结局一模一样……

当然他们肯定都认为自己便是那些能活下来的少数派,是即能坚守本心,又能施展抱负的国家栋梁。

太子朱标一系的官员成了这次清洗最大的受益者。这些储君的班底,就是帝国未来的班底。

对于朱标,老朱还是有极大信任的,只要太子但有所请,老朱基本满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