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二王会 (第2/3页)

一直面带微笑,洗耳恭听。待燕王说完,朱权思索一番,慷慨笑道:“四哥奉天靖难,乃是吊民伐罪之义举,小弟虽不才,也愿随四哥、十二哥一齐讨伐奸佞,匡扶我大明社稷!”

见朱权如此痛快,燕王当即大喜,正欲出言赞赏,不料朱权话锋一转,满脸忧戚地道:“只是小弟受父皇之封,镇守大宁。大宁孤悬塞外,乃是大明的前线,若小弟就此率军南下,恐大宁被北元所侵。若大宁失陷,小弟不仅对不起父皇的在天之灵,也对不起大明的亿万百姓了。”

见燕王面前微变,朱权心中一笑,接着说道:“小弟这些顾虑还请四哥体谅,大宁这祖宗之地,实在不能被北元鞑子趁虚夺去!所以,小弟思量再三,却实在不能这样放心离开。还请四哥容小弟为大明暂守这一方疆土!待四哥与十二哥靖难成功,四海平定,小弟必第一个赴京,贺两位兄长建此擎天护国之大功!”

燕王犹如盛夏被人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心中寒凉一片。

半晌之后,他才挤出一丝笑容勉强说道:“十七弟守土有责,誓全祖宗之地,恪尽职守,为兄佩服!可是,事有缓急之分,今李景隆兵临北平城下,不仅是燕军将士的家小,为兄的妻儿老小也是危在旦夕!不怕十七弟笑话,若无你的兵马相助,为兄此战必败无疑。若为兄战败,靖难大业虽说不至于诸流水,但包括为兄在内,燕王阖府皆会被奸人所害呀!为兄是你亲哥哥,为兄的王妃是你的亲嫂嫂,高炽、高煦、高燧可都是你的亲侄儿,其间轻重,还请十七弟三思!还请十七弟看在血浓于水的份上,救俺一家性命!”

“对啊,十七叔,高煦给您磕头了!求十七叔救侄儿一家性命!”

只听“扑通”一声,朱高煦巨大的身躯已然跪在朱权的脚下,只见他含泪哭泣,不住磕头恳求。

朱权是个十分注重感情的人,虽然他心里明白眼前的燕王父子有演戏的成分在里面,可是正如他们父子所说,血浓于水。几十万兵马压境,燕王即便再厉害,朱高煦再如何骁勇,也不一定能够全身而退。若是他们战败,徐王妃与行动不便的朱高炽必定死于非命。

“高煦快快请起。”被朱高煦搞得心头乱成一团麻的朱权伸手将朱高煦拉了起来,长叹一声道:“四哥所说在理。但大宁乃祖宗之地,小弟终究不敢轻弃……”

说到这里,朱权眼角一瞄,见燕王脸上又现哭丧之色,淡然一笑:“小弟却也不能坐视李景隆胡来!这样吧,大宁境内城中的毛整、允中二将皆为四哥旧部,此番小弟便让他们率领麾下兵马跟四哥回去。如此一来,燕军多了两万助臂,以四哥的本事,得此两万兵马,定可击败李景隆!小弟在大宁亦可恪守责任,率所剩兵马尽力抵御北元与可能产生异动的辽东兵马,替四哥守住后方。这是小弟苦思之下,才想出的两全之法,不知四哥可还满意?”

两万兵马就想打发俺走?哼!况且毛整、允中二将手下兵马只是大宁战斗序列当中战力最靠后的,以为俺不知吗!?燕王脸色数变,过了好一阵,才皮笑肉不笑地道:“十七弟思虑周全,一心为国,俺朱棣远远不如矣!”

“四哥与十二哥举兵靖难,护我大明社稷,这才是大义之所在,小弟远远不如!”见燕王并未反对,朱权心下安定,举起案上酒杯道:“小弟也就能为四哥打打下手,四哥能加体谅,小弟感佩之至。小弟便再敬四哥一杯,提前祝贺四哥捷报频传,一举击破李景隆!”说完,朱权也不待燕王作答,脖子一仰,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旁边的朱高煦心中有一团烈焰在熊熊燃烧,几乎当场就要迸发出来。

知子莫若父,燕王早已察觉,为了避免朱高煦冲动之下坏事,他伸手轻拍额头佯装酒醉,呼朱高煦过来搀扶,父子俩踉踉跄跄地向朱权告辞。

朱权吩咐贴身太监张让带燕王父子前去歇息,自己转身走出大殿,朝书堂行去。

宽大的书堂之内,灯火通明,王妃张妙珂,典韦、张泰、窦岳以及三护卫指挥同知以上军官皆环坐堂中。

自打燕王突然率军来到大宁,朱权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暗自早已有了防备,朱久炎对他的多番郑重警告,他可没忘。

朱权一面在府中宴请燕王父子,一面遣手下兵将布置好了一切,朱高煦刚才若果真暴起发难,即便他再如何厉害,也只能饮恨当场。

窦岳听得朱权诉说酒宴之上燕王所言,不禁微笑道:“王爷,朵颜三卫指挥使刚率领族中大股兵马而来,说是护送族人前来大宁贸易,不想一会儿工夫,燕王父子便率大军前来,这也未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