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反常的洪武皇帝 (第2/3页)

藩王之弊,可惜等了半天,他那话虽然是说出来了,可是太过绕圈,太过旁敲侧击,太过心计,不够大气,不够堂皇,不够……男人。

老朱心里有些失望,只恨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再好好培养出一个满意的继承人。

他缓缓地吁了一口气,对着下方众臣道:“湘王府和岳州功臣们的赏赐就由吏部、户部、兵部一齐商议决定,章程出来后递上来给咱瞧。楚王三护卫就地解散,所有军户全都分散打入各地卫所,这事湖广都司负责。

那畜生和白莲教的阴谋虽然被挫败了,可是在岳州城里还有多少余孽?要全都清理出来,这个事情不小,大家推荐个人出来,任一趟钦差,去岳州居中调度。”

兵部尚书茹瑺出班道:“微臣推荐湖广右参政孔敏,此人在湖广声望颇高,又在荆州当过一任知府,与湘王殿下与周边的州县想必也熟识,到了岳州可以立刻督促各州各县打探邪丨教行踪,追查白莲教余孽,还可以对当地的佛教、道门严加看管起来,防止邪丨教份子混入其中。”

工部尚书沈溍与吏部左侍郎梁焕出班附议。

朱允炆的老师,太常寺卿黄子澄眉头一竖,这些人肯定都在湘王府收受了好处!要不,怎么会如此帮湘王府卖力!他气得胸口一阵起伏,正要出班反对,却见同为太孙班底的兵部左侍郎齐泰和魏国公徐辉祖居然也出班同意了。

黄子澄一愣,连忙抬头朝太孙看去。他看到了朱允炆暗中将一只手背到身后,朝他打了个约定的手势。

黄子澄醒悟过来,他看明白了皇太孙的这个手势,这是让他沉住气,别将事情牵扯得太广,要集中火力攻击藩王制度弊端这一个点!

由于没有人反对,钦差自然就落到孔敏的头上。

黄子澄一直在寻机会,等岳州的事情一安排完毕,他脸上便带着一股义无反顾的神情来到大殿中央,正气凛然地说道:

“陛下,微臣太常寺卿黄子澄有事禀奏。”

“讲。”老朱的声音从上面传了下来,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丝毫喜怒。

黄子澄胸膛一挺,然后“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梗着脖子一副决然赴死的模样:“陛下,微臣冒死进谏。秦、晋、燕、周、湘、楚、蜀诸藩,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藩王之策,有利有弊,然以臣之观察,认为其弊大于利,由其从岳州的事件当中就能看出一二,藩王的特权太多,权力太大!这才给了楚王谋逆作乱的机会,才给了湘王府不请旨即诛杀亲王的胆子!臣以为朝廷应当废除藩王之策!消除危险于萌芽之中。”

黄子澄话音一落,数百名大臣都低下脑袋,眼睛只敢盯着地砖,奉天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良久无声。

藩王之策,乃是皇上自立国以后,效仿西周和汉朝刘邦创造出来的基本国策,皇上平日里多次向人提起,每次都以此为生平得意之作,不无夸耀自己文治武功的意味。

而此刻的黄子澄,却要将皇上引为功勋的国策完全推翻,众臣已经无法想象等会儿会有何等的狂风暴雨!

要知道皇上现在是越老,就越是喜怒无常,现在他对身边的宫女、宦官、大臣、甚至是后宫嫔妃也是动辄杀戮,对待犯错的人,手段也越发血腥残酷。

黄子澄是清流当中的名人不假,是皇太孙的老师也不假,可是现在这书呆子敢当众反对皇上定下的国策!

这书呆子简直是嫌自己命太长了,这话谁都憋在心里很久了,可谁都不敢说。一说出来就是触犯龙的逆鳞,也许,下一刻,这书呆子便会身首异处,全家遭殃。

朱允炆抬眼偷瞧了瞧,发现皇爷爷面沉似水,在那张布满老年斑的沧桑脸庞上找不出任何喜怒情绪,看不出皇爷爷对于削藩一事到底是什么态度。

等了半响,众人意料之中的龙颜大怒并没有发生,只听到老朱的嘴里只发出了一个声音:“哦?”

朱允炆隐晦地给了兵部左侍郎齐泰一个眼神,齐泰只得硬着头皮出班,拱手道:“微臣也认为湘王擅杀叛王朱孟熜不妥,藩王特权太大,长此以往恐怕国将不国,大明悲哉,臣认为藩王之策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改变。”

老朱神色如常,一副了然于胸的淡然模样,似乎对齐泰的出班没有任何讶异,“齐卿想说的是怎样的改变之法?”

“诸王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陛下可以加恩,可以效主父偃推恩之策!”齐泰高声道:“在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