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部分 (第1/4页)
在06年,中美两过超过6成的船舶建造能力是用来补充被击沉的商船的,而为了扩充反潜护航力量,双方生产的作战舰艇中超过一半的也是反潜战舰,其中中美双方都先后建造了小型护航航母,同时扩大了驱逐舰的建造能力。而这毫无疑问的限制了两国海军的扩充速度!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反潜作战的效率仍然不高,潜艇使用的全是远程攻击武器,仅仅一般使用的鱼雷的射程就超过了50公里,远的甚至达到了100公里以上。而潜艇一般都是在很远的距离上发射鱼雷,然后立即脱离战斗,让鱼雷自行攻击。而等到反潜战舰追上来的时候,潜艇早就隐蔽了起来,或者凭借着速度逃之夭夭了。
真正解决潜艇威胁的还是新式海运工具的出现。早在21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了新式的地面效应飞行器的概念,以取代传统的海运工具,但是,这一新生事物却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重视。当时,地面效应飞行器的最大运载量只有数百吨,即使是一些处于概念研究阶段的项目的最大运载能力也绝对不会超过2000吨。相对于常规的运输船只,2000吨的载重量确实太低了,因为一般的无限航区运输船的载重量都在3万吨左右,后来又提高到了5万吨,而巨型运输船的载重量更是达到了数十万吨,一次就可以满足两个师所许武器装备以及作战物资的运送任务!而这一点,是地面效应飞行器所不具备的!但是,在战争时期,出了运输量之外,速度以及生存能力也相当的重要,所以这种被各国抛弃了的新式运载工具又受到了重视!
美国是在07年左右首先投入大型地面效应飞行器为前线部队输送物资的。这种飞行器的载重量达到了3500吨,能够运送100辆坦克,或者相当于一个团的武器装备。而其速度达到了250节左右,并且能够飞行5000公里以上。这极大的改善了美国当时面临的海运威胁,并且承担起了向高危险度地区运送物资与装备的任务!而中国也在稍晚一点之后推出了自己的地面效应飞行器,其体积更大,虽然飞行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却拥有无限航程,可以快速的往返于前线与后方,为前线部队提供补充!
地面效应飞行器一般是飞行在200米,甚至数十米以下的超低空,而并不与海水接触,所以受到的潜艇威胁几乎可以不计。而也正是这一新式工具的出现,让潜艇发生了一次革命,即潜艇不但需要对付海面与海下的目标,还必须要具备对付超低空飞行器的能力!但是潜艇新式武器装备的革命却来得晚了一点,直到08年左右,双方在开始在潜艇上装备大型远程对空导弹,来打击地面效应飞行器,从而让潜艇可以对付这种不与海水接触的飞行轮船了!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的事情,战争双方都在想方设法的保存自己的实力,打击对手,而这也是战争促使科技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双方在战争期间穷精竭虑的投入大量资金来提高自己军队的科技水平,哪还有那么多新式装备的出现,从而带动科技的飞跃性发展呢?
就拿地面效应飞行器来讲,在战争之前,虽然各国也在这方面进行着研究,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理论上的,而且都是以商用,或者是快速运输为目的,其载重量都没有超过1000吨,主要以提高飞行的速度,航程为目的。而正是因为战争需要的推动,双方很快就研制出了载重量更大,飞行距离更远,飞行速度更快的新式飞行器。而到战争结束之前,中国已经研制出了能够载重数万吨,在24小时之内飞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地面效应飞行器了。可以说,这就是因为战争需要促使中国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来搞研究,也才有了这样的成果。而一项技术的兴起,也必然会导致别的技术的发展,最终推动了整个科技链的迅速发展!
对于第三次中途岛战役期间的中美指挥官来讲,他们还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利用。而正因为双方都在疯狂的投入潜艇破坏对方的后勤交通线,所以第三次中途岛战役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停止了下来,双方都在调整兵力,以发动新的进攻!
按照美国方面的标准,这次中途岛作战被他们分别成了两部分,其中前一阶段为第四次中途岛战役,而后一阶段则为第五次中途岛战役。中国方面没有分得这么复杂,将其统称为第三次中途岛战役,而在战役期间双方海军暂时停止作战行动的两个月时间则为战役的休整期。而这种战役划分也更为合理,毕竟双方在此次战役中的行动都还没有结束,而在战役期间调整兵力部署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第12舰队的整编与训练结束之后,莫怀聪立即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