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市场,中国人民很不欢迎这个东东?

(6)第六章 弘忍

让时间愉快的过去吧。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盛世大唐。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南北朝时期,经过了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对佛教也比较支持,原因之一是少林寺的一些和尚曾经救过李世民的命。

达摩是初祖,慧可是二祖,僧粲是三祖,道信是四祖,弘忍是五祖。

传了五代,到了弘忍时代,禅宗经过了一些变化。上课地点不在少室山的那个洞里了,改到了湖北黄梅县的东山寺。弟子也多了起来,好几百号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弘忍作了一次重大的教学改革,在原来只有《楞伽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金刚经》。

转眼间,弘忍在东山寺已经有些年头。他的弟子们都很勤奋,学习刻苦,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弘忍心中还是有一丝不安。

之前禅宗的每一次传位,师傅总要将衣钵传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弘忍座下最得意的弟子是那个大弟子:神秀。

神秀天资聪颖,学习也刻苦,人又谦虚,应该是最佳人选。

其他弟子们心中也深知这一点,神秀确实比自己厉害,而且师傅应该早已经内定好了,他们也有自知之明,不去瞎掺和。

可是,弘忍总是觉得这个大师兄的身上少了点什么。

那本新教材《金刚经》,神秀总能倒背如流,甚至标点符号也不差一个。

可还是有什么问题。弘忍似乎知道问题在哪里,但又不敢确定。

说起《金刚经》,那可是相当重要。《金刚经》与禅宗的关系,就好比《圣经》与基督教,《可兰经》与###教的关系。但是《金刚经》只有几千个字,《圣经》和《可兰经》都是厚厚一本。

佛教与基督教、###教不同,至少在教材上也有很大差异。《圣经》,《可兰经》全世界只有一个版本,不管来自哪里,大家有同一个上帝,同一个安拉,做着同一个梦想。

但佛教经典不同,佛教的书汗牛充栋。不同的人拿起不同的书来研究,最后成果也不一样,所以有什么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华严宗,法相宗…………也许一个人从旧书摊找到一本佛经的上册,经过自己的理解,也创了一宗。

禅宗只是其中一宗,但也是最特殊的一宗。它也有自己的教材,那就是《金刚经》

据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枕头旁边放一本《金刚经》,不但恶鬼不敢靠近,噩梦都不会做了。这本书到底有啥奥秘,又为啥有如此之功效呢?

(7)第七章 诘难

《金刚经》,全称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两个字念“般若(bore)”。一种说法是成书于3000年前,那可是周穆王时代,乔答摩·悉达多还不知在哪里呢。但佛教也有解释,说那本书是佛祖的前身的言行的。但更可信的说法是成书于释迦牟尼之后,他的弟子阿难根据他的一次讲课所整理的笔记。

这本书用“文字艰涩”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一眼看过去,似乎每个字都能认识,但是合起来不知所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佛教经典翻译的时候,翻译家们有一个原则,就是术语要音译,而非意译,以免让人产生误会。比如“般若”,意思是一种“妙智慧”,比智慧还高级的东东。“波罗蜜”,意思是“彼岸”。“经”一般理解是“经典”,比如圣经,诗经,但这里还有一种理解,叫“径”,就是途径。“金刚”倒是容易理解,就是金刚石,比喻非常坚硬,暗示本书包含的道理是真理,能够持久,不容置疑。合起来,书名的意思是“通向妙智慧的彼岸的途径”,或者商业一点,“你想到达秒智慧的彼岸吗?”,或者干脆“妙智慧指南”。就一个书名就要折腾半天,内容更是让人抓狂。

说起“般若波罗蜜”,可能不会那么陌生。看过《月光宝盒》的都知道,要让时光倒流,除了有月光,还要念一句话,那就是这句了,就是“妙智慧彼岸”。念完之后,就可以“哇,又升天了!”

书名就研究到这里,还是赶快看看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一天,佛祖给几千多号学生上课。有一个叫须菩提的学生站起来,向老师发问了。其实,他们的课一般都是学生问老师答,而不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

须菩提问:“老师,怎么才可以让人的心平静下来呢?

须菩提问的这个问题,似曾相识。不错,它就是神光向达摩请教的问题。看来,似乎这个问题是个FAQ。就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