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部分 (第2/4页)

将回京述职,不知怎么就进了大理寺,之后又牵连出了两个参将出来,罪名不小,私下倒卖军械,定罪之后,很快就被抄了家,人也掉了脑袋,其中还牵涉到了两家商人,对于商人,那就更没得说了,只能是一个结果,抄家灭族。

而之后,大秦河中的禁军也换防了不少,有人猜测这是河中韩家失宠的征兆,但只有少数人却是明白,河中有很多从金国牵来的百姓,其中混有金国坐探,因为这个,殿前司禁军中有不少人吃了挂落的……

咸宁一年匆匆而过,这一年里,皇帝陛下下诏改元,杨氏门阀的家主杨感过世了,总的说来,这才是关乎社稷的大事,带着些英杰故去的哀伤,以及皇帝改元带来的新气象,咸宁一年走到了尽头。

而这一年中,国武监第二批生员在六月间,也陆续来到了长安,于此同时,被定号为猛虎武胜军的一支新军番号也定了下来……ro!~!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七十七章 余孽

而对于刺客的追查,也颇有些峰回路转,不过却让一场丧事拖延了不少日子,结果也实在让人无法满意,到了他这个地位,快意恩仇四个字对于他来说,好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过到了年根上,总算听到了些好消息,有人送礼来了,四匹骏马,几百张上好的兽皮,足足好几辆大车拉着,送到了得胜伯府。

谁送的?连赵石自己都没想到,却是那远在吐蕃的李匪派人不远千里送过来的,瞧着这些东西,也就能明白,刚到了吐蕃一年多的李匪厮混的着实不错。

细细问了来人,也确实如此,自从进入吐蕃地界,对于被高地人欺压了几百年的低地各部来说,这支由汉人,羌人,甚至是吐蕃人组成的“大军”,真的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不管他们抱着怎样的目的而来,对于低地各部皆如久旱逢甘霜一般,正是求之不得的一支力量。

不但将一处还算丰美的操场给了他们,而且牛羊马匹也没少了,很快的,这支又李匪率领的马匪就在低地站住了脚情形比料想的要好的多,低地各部这几年被高地人弄的焦头烂额,李匪的到来,并保证全力帮助他们战胜高地人的军队,用汉家的话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之举,根本不用李匪派人费力拉拢,这几年损失惨重的低地人就几乎毫无保留的接受他们。

而到了夏天,高地人兵马又来低地肆虐逼着低地各部改信,顺便烧杀抢掠,消耗低地人的实力。

到了六月间,由于李匪的一力促成,这种拉锯式的战争终于演变成了决战的态势,高地人很高兴,陆续增兵上来凑了足足四万多兵马与低地联军会猎于噶瓦川上。

这一战,持续了共十余日,最终在低地联军渐渐抵敌不住的时候,一万马匪在李匪率领之下,呼啸而来,他们挥舞着秦军制式横刀,拉开秦军特有的硬弓,披着秦军浅红色的半身皮甲狂野的打着呼哨,如同决堤的潮水般向高地的战阵发起了冲锋。

久战力疲,而又觉着胜利在望,已经松懈下来的高地人兵马在目瞪口呆中,眼睁睁瞅着漫山遍野面来的骑军冲到面前淹没了前军,很快击溃了中军,再掩杀向本来按照吐蕃人的惯例,呆在后军中的妻人亲军。

溃败,溃败,这一刻高地人维持了近千年的荣光在如同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那一浪高过一浪喊杀声中崩溃了下来,奴隶们组成的辅军开始逃窜,贵族私兵护着自己的主人开始突围很快就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溃逃。

一战而胜,杀红了眼睛的马匪们和着积蓄了数百年怨气和仇恨的低地各部联军追着高地人溃兵的脚步,冲入了高地人的家园,放出高地人关押的奴隶,焚毁高地人的寺庙,杀死高地人的男人,抢走高地人的妻妾。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低地人与高地人派出的兵马厮杀不休,大战十场,十占皆捷,杀的高地人尸横遍野,闻风丧胆,直到高地各部族全力以赴,组成十万大军在临近圣城数百里之外的都儿坎,与铺天盖地而来的低地联军看着实实大战了一场,勉强遏制住了低地人的疯狂进攻势头,战事持续到九月间,低地联军再未能向前一步,后继乏力之下,带着战利品以及头一次踏上高地人土地的兴奋撤军而去,而高地人损伤惨重之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扬长而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大秦景兴三年,吐蕃内乱,各部攻伐不休,死伤狼藉,至景兴五年,战事愈烈,吐蕃低地各部奋起反抗,大败吐蕃官军,战事延绵数月,奴隶蜂起,流民四塞,咸宁一年,战事稍歇,吐蕃残破。

自此,雄霸西北垂数百年的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